那些不做预售的酒店…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酒店预售,是在去年的双11,伴随着全民的消费狂欢,加上长使用期、无条件可退的条款,带着酒店产品进入了"囤货时代"。
暌违数月,酒店业的预售潮再次来临,只是这一次,没有了之前的从容,更像把预售当做了"救命稻草",流着泪狂欢。
酒店业集体卷入一场
无奈"狂欢"
隔壁海底捞、喜茶偷偷涨了价,酒店业的预售价格却是"打骨折"。
从多家酒店微信渠道端,我们看到,部分度假产品价格仅为5折甚至低于5折。例如杭州西溪悦榕庄仅2988元/2晚,几乎为平时的5折,而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999元2晚,相比正常价格低了近三分之二,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更是推出了299元一晚的度假套餐,堪比"白菜价"。在我朋友圈的一些旅行代理手里,甚至不乏瑰丽、安缦、柏联这些平时不打折的酒店,也都忍不住推出优惠。
除了酒店自有线上渠道,在一些OTA平台上,各家酒店也大搞促销,更有"大佬"的亲自带货直播。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10余天中接连在海南三亚、贵州和浙江湖州三地亲自直播三场,推荐性价比最优产品,在湖州站,当地副市长也与梁建章一起"卖货",可见当地提振文旅市场的信心。
酒店纷纷做预售、做线上直播的背后,更多地是整个第一季度几乎停摆,客房出租率仅在个位数徘徊下的无奈之举,而预售的结果,也基本能让现金流紧张的酒店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三亚,梁建章在直播带货前半个小时里共产生100万交易额;直播到50分钟,交易额达到350万;直至1个小时直播结束,梁建章共卖出价值1000万元的旅游产品。
据携程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携程开启预售仅2周,酒店预售销量增长2000%。
3月23日,据开元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酒店预售开启一周后,订单超过11万,交易总额超过3400万元。
尽管预售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但对于大部分酒店来说,能增加一点入住率,都比空着房间好。
不做预售的酒店
是做不起还是不想做?
但预售并非所有酒店的选择,甚至有些酒店,没有选择。
被留在"冬天"里的酒店做不起。这是一场全行业的寒冬,总有些酒店撑不过去,而被留在了冬天,这些酒店,根本没有预售的机会。譬如携程投资的中高端酒店无疆酒店,在前段时间宣布停止运营,并将于2020年4月30日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无疆酒店并不是唯一,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74.29%的酒店和民宿选择了直接闭店,平均闭店天数达到27天,这其中,又有多少闭店之后就再也无法开业的酒店呢?
没有资源的酒店做不起。翻看在OTA上预售做得风生水起的酒店,大多是高端、度假型的酒店,这些酒店本就与OTA平台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自身的实力也足够支撑,熬一熬,也能等得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做预售一方面是为资金,更多的也是通过大规模预售来宣传、种草、稳固客群。
而对于那些单体酒店、商务酒店来说,缺乏特色、没有旅游竞争优势,也没有资源,即使做预售,也只能在自身的私域流量里自嗨。
老牌酒店不想做。就如同黄金时代的美国,将有钱人分为Old Money 和New Money,前者是具有历史底蕴的贵族家族,后者则是趁着淘金潮崛起的"暴发户"。酒店品牌也可以如此简单划分。在疫情中,国外譬如英国的The Savoy酒店,各地的丽兹酒店等老牌酒店纷纷闭店歇业,一方面是处于疫情的考虑,另一方面,对于这些酒店来说,打折相当于降低格调,更是对自身拥趸的"不负责任"。毕竟,对于这些动辄一晚房费就要小一万的酒店来说,比起房价打折,他们的客户更在乎服务和体验是否打折。
尽管安缦这次有预售,但一位高层的说法用来形容这些Old Money酒店再合适不过:"打折永远都不该成为安缦的营销哲学。"
在复苏这件事上
预售是唯一答案吗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旅游酒店业迎来了小规模的复苏,不少热门目的地的酒店甚至迎来了久违的"满房",行业也从"憋不住"的游客身上,看到了后续复苏的强大生机。
预售的好数据确实提振了旅游业的信心,带来了"活下去"的支撑,但预售这种方式也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
一方面,质量不佳的预售产品,反而会对品牌造成伤害。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润钢提醒,"预售"是一种销售模式,大家都可以用,但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线下产品的品质。品质好、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就容易成为爆款。如果产品本身不行,仅靠销售技巧,那就是"忽悠"。"预售"模式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积极尝试,肯定需要不断总结、调整、完善。
另一方面,同质化下的酒店产品,可能会面临"价格战"。因此,对于预售产品的定价,要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的结果,以对应价格等级为基价计算得出,再根据竞争对象的定价进行调整,此外,可以推出推出包含丰富体验内容的一价全包式套餐的预售,不拘泥于"客房+餐饮"的形式,可能更打动和吸引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酒店业预售火热,还要注意消费者的意愿。今年很特殊,大多数消费者与行业共兴衰,短时间内也遭遇了个人的"小经济危机",加上假期不足、国外疫情仍然未见拐点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加理性,要吸引这些消费者,要注意他们的对于旅游的信心提升,同时兼顾性价比、产品特色等多方面。
对于许多不想做、做不起预售的酒店来说,预售从来不是复苏的唯一选择。
撤退、回归、重塑
预售就像是一段声轨里最高亢的音,而那些不预售的酒店、民宿,就不怕因为沉默而被遗忘吗?这不由让人好奇,它们此时此刻都在做什么。
有的人在撤退。
前两天,迈点微信转载了一篇文章《民宿大撤退》,文中的民宿主提到很多,"太多无法预知的风险和阻碍都压在了民宿主身上,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经营民宿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却困难重重--除了成本支出和客流量走低以外,民宿缺少法规约束,很多民宿主游离在灰色地带。
这一次的疫情,就直接将民宿行业带入了洗牌期,还做什么预售,撤退就是壮士断腕,还能等着以后东山再起。
也有品牌在重塑。
受新冠疫情和公司战略性调整等因素影响,隐居将战略性撤出吴兴路83号、85号的物业,不再保留隐居繁华·吴兴路公馆。这家曾经接待过无数名人的小而美酒店,或许能待着隐居的品牌内核,坐落到另一个地方。
对于很多酒店品牌来说,这一次的冷静期,其实也是重塑品牌,强化品牌特质的好时期。酒店想要消费者对品牌"种草",就要有品牌的故事与特色,为什么会有安缦痴愿意住遍全球安缦,为什么隐居繁华的撤出会让无数酒店控唏嘘,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只有当住客看到品牌就知道酒店的特性,甚至形成忠诚度,品牌才能有底气说出"期待再见面"这样的话。
这就像《场景革命》中说得那样,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
还有等待回归的品牌。
香港的洲际酒店趁这段时间暂停营业装修,在2018年洲际收购丽晶之后,这家原本名为丽晶酒店的物业,就已经踏上了回归本名之旅。作为洲际品牌家族中最为璀璨的一颗宝石,香港洲际酒店的装修要花费30个月,最早也得2022年重开。
前段时间,上海浦东四季传来摘牌的消息,而浦西四季则要等到6月才开业,在感慨上海四季酒店"真空期"的同时,更多人是在期待四季的"回归"。
也有民宿在回归情怀,那些打价格战的、投机的,终究在这一场疫情中成为了被驱逐的"劣币",而那种坚持情怀的、用心经营的民宿,终究会迎来春天。
酒店住宿行业是美好而复杂的,预售也不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复苏良方。那些不做预售的酒店,也并没有选择缄默和坐以待毙,坚守、等待重生、自我重塑,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