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长假让人游兴未尽
史上最长的旅游周结束,有人意犹未尽,有人早已进入工作状态,各行各业忙不迭开始对8天的长假效应进行解读。或许是因为8天的长度,亦或是取消"五一"长假带来的"转移效应",本次黄金周的经济报表非常漂亮,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同比增长28.5%,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约18%。伴随这些数字而生的是对黄金周的又一轮讨论,这次的焦点在,8天假期到底算长还是短?怎样"调休"才最合理?
长假最显著的效益无非两个方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笔者认为应从这两个角度考察8天假期到底长了还是短了,进而找到更"经济"的休假方式。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8天"假日经济"成绩喜人,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旅游、娱乐、消费等途径放松了身心,充分享受了休闲时光,长假的社会意义同样不容小觑。不过,有专家认为,拿消费来说,7天和8天产生的数量可能并没有太大差别,对于外出旅游,7天和8天的假期,人们选择的路线也不会有太大不同,因此,和7天假期相比,8天多出来的1天,效果有限。这样的看法确实有一定道理,笔者认为,某种程度上,不管是长假对旅游、消费的促进这些可以量化的东西,还是长假对个人休息调整的作用这些难以具体量化的指标,假期超过一定天数之后,边际效用是呈递减趋势的。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运营、公共部门的运作来说,假期越长,影响相对也越大。所以,把动力加到最大,把影响减到最小,在加分和减分中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是我们思考8天假期到底是长还是短的意义所在。
当然,黄金周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到底多少天合适?怎么安排最合理?这显然不是一个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课题,需要实践和摸索。笔者看到,一些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尝试弹性调节、灵活掌握,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休假方案,员工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安排自己的休假计划。拿怎么"调休"来说,这只有与各个企业的运作周期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使生产效率发挥到最优。回到一句老话,黄金周只是抛砖引玉,带薪休假才是大势所趋,"一刀切"是暂时的,我们会在一个个长假的实践和总结中,找到"经济"再"经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