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难忘雪山下寂静的马尔康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陈鲁宁 文/图沿着甘南秘境的线路,从色达出发去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很快就跨境抵达川藏交汇处的坝上。马尔康的图腾一路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雪山高高湖水蓝,青青的牧场,遍地的牛羊,

  陈鲁宁 文/图

  沿着甘南秘境的线路,从色达出发去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很快就跨境抵达川藏交汇处的坝上。

  马尔康的图腾

  一路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荡,雪山高高湖水蓝,青青的牧场,遍地的牛羊,甜蜜的歌儿幸福悠扬"......这首传颂于当地的《我的故乡马尔康》,一路陪伴旅人身临其境,陶醉、惊叹于它的雪山、峡谷、寺庙、藏寨的神奇景致,让心能静下来,与自然去交流,去感受、去聆听……

  一座雪山

  一条盘山路,蜿蜒曲折。一条梭磨河,奔腾流淌于群山之中。沿河两岸全是大自然馈赠的茫茫森林,入秋后,整个一夏天冰雪消融后的森林,满山遍野,红叶耀眼,愈发显得生机勃勃。阳光毫无吝啬地泼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泛着银光,空野寂寥地高山草地上,成群牦牛悠闲地啃着青草。这里,就是勤劳、善良、智慧的嘉绒藏族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一片神奇之境。

  高山峡谷草甸

  出了阿坝罕见熙熙攘攘的马尔康县城,不远处,就是与著名的查各贡巴大寺相毗邻的雪马山。远远望去,雪马山,满身披覆着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宽敞的高山草甸,有一股苍茫浓郁的香格里拉风情--神秘、寥廓、巍峨、雄伟。森林和草甸中,分布着许多清秀端庄的高山湖泊,雪线以下,则是蓝青色的砾石世界。

  传说中有一匹神奇的雪马,从天穹跳跃入这片蓝青色的疆域里。那是一匹银白色的巨马,昂首扬尾,侧身伫立在大山的蓝青色胸膛上。无论四肢、躯干,还是头尾,线条十分流畅,体态无比丰满。与大山的蓝青的底色,形成强烈反差,勾勒出鲜明的立体视觉效果。其实,眼前的画面,全是由厚厚积雪天然雕成的一匹巨马,此山也因之而得名雪马山。

  雪马山,被当地老百姓奉为神山。每逢春节,当地藏民都要前来祭祀供奉。尤其要抵近看看雪马山形的变化。因为雪马形体的变化与当年的气候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如马肚瘪,雨水少,马肚臌,雨水多,四肢壮实,风调雨顺,四肢干瘦,灾害频繁。据说雪马形体的变化,还将昭示上天的神谕。马头硕大且向上昂首,周围村寨就发达。马头收缩,萎靡不振,则将会有灾难降临。马尾丰满,预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安康,马尾瘦细,情况恰恰相反。

  雪马山下有一汪湖泊,像是孔雀羽毛上的"蓝眼睛",镶嵌在森林的"裙"边。岸畔,千万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踩肩踏胸,重重叠叠,围出了一个大尼玛石塔群。有的十余层,有的七八层,还有的仅有两三层。塔的颜色也不尽一致,深黄、赭红、黛青,林林总总,五颜六色,斑驳陆离,美不胜收。藏民说,这里是山神的历代子裔留下的圣器,凡人不可触碰,只能任由风雨来抚慰沐浴......。

  一座圣寺

  梭磨河,发育于红原县查真梁子南麓,一路穿行于美丽修长的高山峡谷间,两岸石壁峻峭,植被丰茂,景色众多,美不胜收。"梭磨",藏语含义为"岗哨多",又称为"帝王之梳篦"。因原峡谷下行36公里有土司官寨,地处嘉绒藏区冲口,故多设关立卡,布岗放哨,民间即称"梭磨"。

  穿越出梭磨河"鸟道绝寒空"、"下临绝壑水汹汹"一段最美的峡谷后,就可看到大藏寺了。大藏寺偎依在青山怀抱里,形如一头来自天竺的巨象。寺院,就建在象的颈部。此外,附近山势自然环绕中央,形成一座十三尊大威德金刚坛城之排列。登上寺院中央处远眺,东、南、西、北方,各竖立有一座山峰,恰似坛城的四方护法。

  大藏寺,全名是甘丹大藏恒林,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大藏是汉语"功德"之意。又有谁相信,嘉绒高僧阿旺扎巴大师(Tsako Ngawang Drakpa),一生修建了108座寺庙,公元1414年所建的大藏寺,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寺庙,至今有950多年历史。

  参观过拉萨布达拉宫的人,一定还记得有一幅"西藏重要寺院"壁画,其中,画师就凸显描绘了眼前这座大藏寺。

  由于其悠久的寺史及规模,大藏寺被尊称为"札仓第二",地位仅次於格律派祖庭甘丹寺。在自弘法后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格律派在川北一带之总寺(于宗喀巴大师诸传记、《安多政教史》及明、清二代史料中常有提及),成为川西北一带的佛法权威和中枢。

  大藏寺至今仍保存着乾隆皇帝所赠送象牙印章一枚、乾隆所供织棉布料、玉赐天衣及五佛冠、历代圣旨及诏书,明代大将军所供铜锣一个。这个铜锣是大藏寺宝物,其锣声异常洪亮美妙,远近知名。历史上,它得到当地十八土司的支持及供养。

  寺庙四周,为长达一千多米转经廊所环抱。寺院全盛时,寺僧超过八百人之众,但留在文献的记载一般为五百之数,乃取自佛教史上五百罗汉之意。数百间不同经堂、庙舍组成的巍峨建筑群,如同一座小小的遗世傲立的佛陀之城,不经意间,就把不同年代里的藏传佛教历史、文化沉淀了下来。

  大藏寺建有弥勒殿三座、宗喀巴大师殿、大雄宝殿及护法殿等六座佛殿,又有祈竹楼及堪康楼各一座作两位法台历代住锡之处。各殿均有圣物及珍贵经书无数,弥勒殿供有几十米高的未来佛圣像。即使是普通的僧舍,每间楼中俱有整套的《大藏经》("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建筑的墙壁及天花上,绘满了年代历久的壁画,记载着佛陀及历代祖师之生平史传。大殿之楼顶为鎏金铜瓦,乃汉地皇帝所赐。寺院后山上有闭关院一座,供寺僧禅修闭关之用。在寺院前方,有一座三十米高的佛塔,内有无数珍贵圣物。

   藏式寺庙一角

  阿旺札巴大师生于十四世纪中叶的嘉绒,幼年资质聪敏,初始信奉西藏的原始信仰苯教,并因其才学年少时就相当出名。1381年,大师赴西藏中部学法,皈依格律派初祖宗喀巴学法并受僧戒,次第学习因明、般若、俱舍、中观及律学等佛法,又受灌修持各部密法,获得显密各种成就,得宗喀巴大师赐号"堪钦(Khenchen)",即"大方丈"之意。

  藏式寺庙的门户

  在十五世纪初,阿旺札巴为初成形的格律派教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宗喀巴大师建立甘丹寺及创办拉萨广愿法会(自1409年始,一年一度举行,集聚数万僧人及十数万居士共同祈愿,场面盛大)的得力执行者。

  时光冉冉,到了1409年,宗喀巴与阿旺札巴二师徒在拉萨大昭寺著名的观音圣像(称为"天成五尊观音"像)前,修持大悲观音斋戒禁食闭关(Nyung-lay)时,宗喀巴大师托梦给阿旺札巴,从天上降下一双白螺,二螺合一后跌入他的怀中。他信手取来向东方一吹,螺声震动整个东方。第二天,阿旺札巴向宗喀巴大师描述他的梦境。宗喀巴告诉他:"这是一个吉祥的梦兆!梦见法螺,表示你必将向东方而吹螺,表义你应去西藏东部。宏亮的法螺声,预言你的事业将广大而成功"。阿旺札巴告别恩师返乡时,宗喀巴把自己的108颗念珠赠予阿旺札巴。阿旺遂发下大愿:"这串念珠有多少颗珠子,我便修建立同数目的寺院以报师恩!"

  在离开宗喀巴大师后,阿旺札巴先去了恩师宗喀巴的出生地----青海塔尔寺地区,便在其家乡一带广弘传播宗喀巴大师之教法。首先,修建了现今称为安斗寺的道场(此寺亦称"亚各寺",即"第一间寺院"之意)。据传,这是阿旺札巴所建立一百零八寺之第一座。遂后不停歇地一路弘法,一路修寺,依次建起了曲尔登甲寺、冬日寺、南木甲寺、罗若寺、毛尔盖寺、桑登寺、弥勒寺、康猫寺、松多寺及茶谷寺等一百零八座寺庙。

  一处藏寨

  我们是入夜后,才翻山越岭抵达马尔康卓克基乡的西索民居。夜幕下,被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卓克基土司官寨依山而建,灯火照耀下,厚实的高耸的碉楼,清晰告诉旅人,这又是一座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与之遥相呼应的西索村,则深深掩入万家灯火的帷幕里,入睡了........

  夜色中的西索村

  翌日清晨,山谷中弥漫着独特的花香,旅人就背着相机,去探访跨在山涧溪流之上的西索民居。

  一座色彩鲜艳的藏式廊桥,连通了河流两畔。过了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沿山而建的漂亮的石垒民居。马尔康一带的藏寨,属于嘉绒藏寨,基本全用就近采伐的石头修筑。层层叠叠的民居,大多用一片一片叶状岩石建造。屋顶半边为歇山式,留出半个为晒台,可让居民晾晒谷物山货。常年的山风呼啸,教会人们把窗棂修的狭长小巧,粗犷原木制成的大门上,不是绘出十相自在图,就是浓彩描绘的日月图形。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窗下,都种满各种山花绿植,显然嘉绒藏族是个爱美、懂美、追求自然美的族系!

  西索人爱花

  西索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工匠们仅凭经验,砌出的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精美珍贵的艺术品。

  西索民居

  走过沿河的几处寨房后,发现有一幢凭空伸出金顶的小寺院,远远藏匿在村西的民居中间。推开山门,走进去,一片静寂中偶尔传出虔诚的诵经细语。四壁之上,绘满了藏传佛教的启示画,虽然斑驳陆离,但看上去,画面中的人物还是栩栩如生,充满了圣洁佛灵。

  青石板小路

  沿着崎岖石板路,攀向村子高处中央广场。登高远望,从远处鸟瞰整个民居,会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代表释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图案的线条展现的非常清晰。

  西索民居,保留下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不大,却错落有致。寨子里铺着青石板,把各家各户紧紧连成一片。走在细长青石板小路上,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瑕想。两旁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形成和谐的整体,犹如一座充满生命壁垒森严的古堡。

  经千百年沧桑洗礼,西索,仍旧我行我素,透过鲜艳的五彩图腾符号,屋顶红色的瓦片泛光,山风中猎猎飘舞的经幡,让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不仅增添了几分神秘,还彰显出深深植根于此的嘉绒民族意识、信仰,向古往今来的外乡人述说着它们历史变迁的神迹......。

  一段红色记忆

  马尔康,是苦难与辉煌交织的红军长征中的重要驿站。卓克基乡各处的村寨,至今仍可在墙壁、岩石、树木上,依稀可见红军凿刻和书写了的标语"胡宗南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胡宗南是收捐派税的土匪!",其中最有名则是卓克基土司官寨外墙上的"红军打胜仗,藏民得解放"。

  远眺卓克基官寨

  这处土司官寨,亦称土司署或土司官邸,就伫立在西索村对面不高的山崖旁。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官寨门向西南,其两侧隔水与卓克基村相望,山下建有红军长征纪念馆。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官寨座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旅人进入偌大空旷的官寨内廷,才看出来,其布局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站在天井的坝子上,仰望每一面楼层,十分壮美,呈现出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风格,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卓克基官寨内廷

  1935年6月,一、四方面红军在懋功(今小金)达维会师。6月中旬,红一军团进驻懋功,旋即派出先遣部队二师六团向北进发,沿狭窄的梦笔河(抚边河)河谷驰往卓克基,翻越了虹桥山、梦笔山两座雪山。

  索观瀛作为川西著名的嘉绒18土司之首,被蒋介石任命为"卓(克基)、松(岗)、党(坝)三土游击司令",企图利用他的藏族土兵阻止红军北上。6月25日,红六团进逼卓克基时,索观瀛在梦笔山北麓的纳足沟深谷里,凭借地形有利和枪法准,与红军对峙。由于河谷狭窄不便于展开兵力,且无法迂回,为避免双方人员伤亡,红军没有强攻。

  所幸,天降大雨,藏兵们使用的大部分是火枪,火药受潮,火力减弱。经两天战斗,红军共击毙藏兵37人、头人2名,伤21名。藏兵战败,退入卓克基官寨,依托7层高巨石碉楼顽强抵抗。

  是夜,红军先头部队为联络后续部队,连发信号弹数颗。土司、藏兵从未见过这等划破天空、照亮大地的"神火",心惊胆战。索官瀛以为红军有神相助,施展法术,才能发出"神火",若不躲避,必遭大劫,急忙令家人携带贵重财物,偕亲兵弃寨而逃,躲入深山。红六团及后续部队四团随即占领卓克基官寨,次日占领整个西索村,建立长征途中休整的重要基地。

  在卓克基土司官寨的老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卓克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长征途中,红军"三进三出",转战停留马尔康卓克基约16个月,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会专议就多达五次。其中,最著名的是"卓克基会议"。

  卓克基会议旧址就在官寨的二楼。这儿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人住过的房间。其中,毛泽东居住的房间是蜀锦楼,为索观瀛土司的书房,毛泽东曾在此住宿一周,并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等土司的藏书。

  重要的卓克基会议,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解放被压迫的各民族,号召藏族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加入红军,实现民族自决。

  这一期间,卓克基对于长征而言最重要的作用,是开始了与红军"吃"有关的"牦牛革命"!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计十万之众如何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肚子"问题,日显突出!卓克基会议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红军的头等任务就是筹粮。当地的藏族同胞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粮食200万斤、牦牛、羊近20万头及各类物资,有力的保障了十万大军生存的粮草,保障红军得以翻越后面的雪山,穿越大草地,继续北上抵达延安。

  路上霸王-牦牛

  在新中国成立后,索观瀛最终还是选择了跟党走。毛主席接见后,索观瀛思想真正开始转变,回到家乡后积极参加剿匪和藏族自治区的筹建工作,还争取了一些尚在徘徊中的上层人士,亲自担任了四川省民委的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卓克基的这段经历一定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2年,索官瀛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在中南海一起吃饭。毛泽东说索观瀛"是一个开明的土司",还问他那个书房怎么样了......。

  建国后,毛主席在怀仁堂会见藏族同胞时,深情回忆了当年在卓克基开创的"牦牛革命",曾说过:你们的民族很伟大,你们的百姓真好,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保住了我们。在那里我们是犯了纪律,把老百姓的牛羊杀来吃了和把他们地里的粮食收割了,他们没有计较,还把家里所有吃的供给我们过雪山草地用。所以,我曾讲过,中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牦牛革命",我们是对你家乡欠下了债.......我是一定要向他们去还债的!"......

  我们一行离别马尔康卓克基时,已近落日时分。田野里,薄雾乍起,飘逸弥散出特有的藏巴芬香,微风中叮当响起佛铃声,马尔康的山山水水,仍在施展其特有的魅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此时此刻,或许,只有阿东唱的那首歌,才能诠释出马尔康为何总是那么的平静安详......

  一条神圣的梭磨河

  灵魂中流淌

  锅庄是慈悲的欢唱

  眼睛里闪烁着月亮

  静静的马尔康

  吉祥中欢唱

  一条奔腾的梭磨河

  追赶着时尚

  美酒为吉祥斟满

  拐弯处就是那太阳

  静静的马尔康

  神秘中欢畅...

  马尔康红军纪念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