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武夷清源茶饼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武夷清源茶饼的制作工艺师承宋元贡茶--北苑龙团凤饼,龙团凤饼是早期的茶饼;北苑是其产地,位于建州建安县凤凰山(今属建瓯市东峰镇)。龙团凤饼(茶饼)生产历史悠久、名声显赫。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

  武夷清源茶饼的制作工艺师承宋元贡茶--北苑龙团凤饼,龙团凤饼是早期的茶饼;北苑是其产地,位于建州建安县凤凰山(今属建瓯市东峰镇)。龙团凤饼(茶饼)生产历史悠久、名声显赫。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閤门史张廷晖在凤凰山开辟茶园,产茶进贡闽国皇族王延钧、王延政,从此开始北苑贡茶的历史。后来南唐后主李煜在北苑设立"龙焙",制茶专分期分批皇家享用。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灵"特制龙凤模,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派官员到北苑,专门监制压有龙凤图案的龙团凤饼,龙团凤饼由此诞生并逐渐兴盛。龙团凤饼在宋元时期被视为茶中珍品、饮誉朝野。

  欧阳修的《归田录》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得而茶不可得"。周绛的《苑苑总录》载:"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周煇的《清波杂志》载:"自熙宁后,始贵密云龙(龙团凤饼),每岁头纲修贡,奉宗庙用供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乞赐尤繁"。能得到皇上赐一小块茶饼,便是一份殊荣。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成宗铁穆尔将制茶中心由北苑移往武夷山),在崇安县九曲溪畔设立皇家焙茶局,精制龙团凤饼贡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上,赞誉"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宋元文人墨客对龙团凤饼也大有赞许,吟诗填词。陆游曾写到"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诗句,句中的北苑茶,建溪官茶就是指龙团凤饼。苏轼有:"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免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回头"的词句;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的词句;朱熹有"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的佳句;原籍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宋朝宰相苏颂也有:"团团龙镜未磨开,馥馥新香满座来"的诗文;北宋泉太守王十朋收到友人送的龙团凤饼欣喜地写下:"建安分送建溪春,惊起松堂午梦人"。元初重臣耶律楚材(契丹人)在随成思汗西征时也写下了:""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窃黄尘塞五车"的诗句;诗人蔡廷秀也有:"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表达了对龙团凤饼的喜爱。宋代的《绿茶》、《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品茶要录》、《建安茶记》、《北苑拾遗》、《龙焙美成录》、《西溪丛语》等书籍都对龙团凤饼留有赞誉之词等。

  龙团凤饼制作工艺自诞生以后就得到不断发展。丁谓(字公言,苏州人)任福建转运使时,倾尽人力、物力,监制贡茶龙团凤饼,"社前十日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即入贡",在制作上力求精良、快捷,制成大团饼(一斤2饼、4饼)。蔡襄(字君谟,仙游人)任福建转运使时,着重改造品质与花色,改进工艺流程,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经蒸、榨、研、造、焙,改制成小团饼(一斤20饼),小团饼的品质更佳。贾青(字春卿,获鹿人)任福建转运使时,督造出比小龙团更为精致的"密云龙"。而后又创"龙团胜雪",品质更佳。从宋代起至明初的400多年间,龙团凤饼作为贡茶中极品,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团凤饼虽名冠天下、工艺精湛、品质优良,但也难逃"罢造"的恶运。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下诏罢贡龙团凤饼。《东溪试茶录》载:"自南唐,岁率六县民采造,大为民间所苦"。蔡襄后任泉州太守,在清源山龟岩与义波和尚论茶时也说:"入贡之品,取媚巧以迎合,并非茶道之正宗。……以入贡为佳,而生民不赏,亦何报导取乎"。"价值金二两"的龙团凤饼不惜血本去迎合皇帝,已严重脱离了作为饮品应有的价值。

  历史似流水一般,冲逝的是糟粕,沉淀的是精华。龙团凤饼,其取媚哗宠之处,最终走向消亡,而其精湛的工艺却完好地被人们传承下来,为后来武夷清源茶饼的诞生奠定基础。负责制作龙团凤饼的"龙焙"(指焙茶房)随着贡茶的"罢造"而撤销。茶师们带着龙团凤饼精湛的制作工艺进入武夷山"私焙"。 武夷山主要的产茶区和制作私焙,大多归佛教寺院所有。几经流传,龙团凤饼精湛的制作工艺最终归入佛门,从明初到清末的400余年间,一直在武夷山的佛教寺院中秘密传承着。

  武夷清源茶饼在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上师承龙团凤饼。如:龙团凤饼原料需"置瓦盆兑水研细", 武夷清源茶饼也以研磨粉碎后的茶末为原料;龙团凤饼需"结就紫云堆", 武夷清源茶饼也需要堆积发酵;龙团凤饼"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将皇家专用的龙凤花纹印记在茶饼上,武夷清源茶饼也需入模压制"清源"商号;烘焙龙团凤饼必须用纯净的炭火,不能使火中有烟。如果火中有烟,就会"使茶香尽而烟臭不去也", 武夷清源茶饼亦同。龙团凤饼在使用上需先将团茶敲碎,然后冲入水中煮沸煎服,"煎服则去滞而化食",同时在煎煮中常加盐、姜,"调之以盐味"、"用姜煎信佳",传统武夷清源茶饼也要煎服,煎服中加盐、姜功效更佳。

  清源寺地处深山老林多瘴气,清源寺高僧先辈,为了摆脱病魔困扰的疾苦,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和龙团凤饼的制作工艺,采用当地盛产的武夷岩茶,配合43味中药精制,研究创造了武夷清源茶饼。茶饼以茶为主原料,茶叶中约占80%,中药材及及他约占20%,茶叶与中药材分别碾碎,研磨成粉,用适当面粉煮糊作为粘剂,经加工后印成饼状,烘焙足干。

  茶具具有止渴、提神、消暑,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根据陆羽《茶经》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人,若热渴,凝闷,脑痛,止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陈藏器《本草拾遗》载:"止渴除疫,贵在茶也。"以珍贵的武夷岩茶为主原材料效果更佳。43味中草药按照古法炮制,如大黄要九蒸九制。采用武夷山区一带盛产的地道中药材--如浦城的厚朴(芬香温药,出产的"建朴"曾为贡品);建瓯的泽泻(利水去湿泄热药,建瓯被被誉为"泽泻之乡"久负盛名);武夷山和枳壳(理气健胃用药,闽北地道中药);邵武的茯苓(又称松茯苓,补益兼渗淡利水药);邵武的使君子(健脾胃、除虚热、疗泻痢,解放后一直是国家定购药材);建宁的乌梅(收敛肺气、止渴生津)。采用的中药材还有槟榔、车前子、藿香、砂仁、木香、小茴香、知母、白术、川芎、荆芥、元胡、半夏等。

  清源寺高僧所创的茶饼,具有祛暑解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止吐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中暑,恶寒发热,头痛昏眩,积食腹胀,脘腹腹痛,痢疾,瘴气的功效。使用方法简便,只需开水冲泡或水煎代茶;用途广泛,可作茶饮,可当药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