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为家乡做宣传报道,我心甘情愿—— 中国网媒大咖杨文彬走访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据杨文彬先生讲述,之前当他行走在魔都上海的街头,耳畔总是时常响起家乡的声音,让他日夜思念,于是当他走访好上海宁波商会后,即刻辗转余姚联系当地政府,这一站他选择去走访拥有着七千年古文化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据杨文彬先生讲述,之前当他行走在魔都上海的街头,耳畔总是时常响起家乡的声音,让他日夜思念,于是当他走访好上海宁波商会后,即刻辗转余姚联系当地政府,这一站他选择去走访拥有着七千年古文化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5月24日下午两点,顶着30多度的高温,杨文彬先生带领中国纵融访谈小组其他几位成员来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他说自己是余姚人,所以愿意默默为家乡做点贡献,即使没有人为他颁发奖牌,他也觉得是心甘情愿。

  杨文彬先生通过自己多年累积的资源,将自己家乡好的一面不断地推向全国,让其他省市的人民都了解余姚。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的劳累和心血只有他自己和访谈小组内部的成员知晓,但是他没有半句怨言,他觉得,这可能是上天赋予他自己的使命。

  每一次走访,杨文彬先生都全情投入,用心倾听,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纵融访谈小组与卢馆长进行了交谈,也了解到博物馆发展所受到的一些外在条件的限制,不过杨文彬先生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余姚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余姚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与卢馆长交谈结束后,纵融访谈小组成员参观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烈日下,他们自娱自乐,戴上草帽相互拍照,这也是另一个角度文化艺术的体现。

  中国纵融访谈小组访谈一日流程:

  5月24日

  上午9点,中国网媒大咖杨文彬先生确定本站走访的对象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上午10点,纵融访谈小组后勤保障部副部长张基础对即将出行的车辆做了全面的检查,保障出行安全。

  下午1点30分,浙江纵融文化传媒新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汪华镇接到杨文彬先生通知,于是准备好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等采写设备工具等待出行。

  上车以后,新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汪华镇拨通河姆渡遗址咨询电话,了解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已经开馆,不过因为是周末,办公室人员都已休息。随即汪华镇副主任又拨通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卢馆长的电话,卢馆长在电话中说可以到他办公室进行详细交流。

  下午2点40分,中国纵融访谈小组车辆到达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停车场,正好左侧还有一个空车位。下车后,看到一个旅行团,大约20多人,导游在激情澎湃地介绍,听口音应该是江浙沪一带的游客。

  此时,汪华镇副主任向保安询问卢馆长办公室,保安非常耐心负责地给纵融访谈小组指路,随后到了卢馆长的办公室。卢馆长告诉纵融访谈小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是1993年5月12日创建的,河姆渡遗址发掘的时间是在1973年,2013年7月出版了一本《河姆渡遗址--四十年发现路》。

  随后卢馆长又讲到目前博物馆一些现状,硬件方面还是有所欠缺,2008年博物馆翻新修建以后就基本没有大的改变了,博物馆总体面积也只有3000多平米,跟近几年新建的博物馆动辄几万平米的规模有一些差距,并且停车场面积也偏小,没有疫情的时候停车场的车位根本不够停,游客的车辆会排到门口的那条小路上老长的队伍。

  卢馆长据自己猜测,一方面可能是市里面财政数额有限,博物馆是财政全额拨款,属于开放型免收门票的,没有经济收益,所以这些年也没有花大手笔做宣传报道;另一方面是文化的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或者不像有些工程见效快,文化的投入要十年二十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了半个小时,我们与卢馆长交流结束,纵融访谈小组其他成员已经在外面也足足等待了半个小时。随后,纵融小组一行将博物馆大致走了一遍,在河姆渡遗址几个字前面分别合影,随后在出口处每人购买了一瓶矿泉水,一边喝水一边戴上草帽相互对视拍照,在疲惫中感受充实的喜悦,这标志着这一次纵融访谈小组走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刻,已经是下午4点15分。纵融访谈小组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原路返回余姚市区,中国网媒大咖杨文彬先生将大家一一送到家门口最后才自己回家,大概是六点。

  吃过晚饭,我就开始回忆走访整个经过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纵融访谈小组,用自己的善心善念去做一些善事!

  文字/汪华镇

  摄影/张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