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风景美 草原花正开
北疆风景美 草原花正开
--写在内蒙古自治区喜迎七十年大庆之际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9日电(记者李仁虎、殷耀、任会斌、于嘉)一马当先七十载,万马奔腾谱新篇。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成立70年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区2500多万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生活。
草原这边花正艳,北疆风景更亮丽!
民族团结 繁荣发展生命线
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朝鲜族、汉族、满族、蒙古族4个民族和睦共处的多民族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4个民族的村民互帮互助,相敬相融:朝鲜族把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满、汉、蒙古族兄弟;蒙古族、满族把养殖技术传授给朝鲜族兄弟;汉族村民同样把做买卖的"绝活"教给其他民族弟兄。
70年来,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导各族群众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守望相助的意识深入民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各族群众各展才智,自治区不断焕发新光彩。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劳动,内蒙古汉族接受了许多少数民族习俗、文化,蒙古族元素服饰成为出席隆重场合的首选服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蒙古族美食都非常受欢迎。
内蒙古广泛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牢民族团结基础。注重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从安代舞、顶碗舞、筷子舞到长调、马头琴,从服饰、毛毡、皮艺等制作技艺到蒙医药,44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悠久的草原文化在新时期延续,构筑起少数民族的美好精神家园。
从独自抚养28名汉族孤儿的"草原母亲"都贵玛,到生命最后一刻还惦念"给老百姓的承诺还没兑现"的蒙古族干部牛玉儒……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历经70年,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在内蒙古愈加牢固,为自治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沛的阳光和雨露。
经济发展 紧握发展总钥匙
发展是一个地区繁荣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各种民族问题的总钥匙。7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率领各族群众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跨越。
自治区成立之初,国家就安排一批重点项目,帮助内蒙古发展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下,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
今天的内蒙古,已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产自内蒙古的羊绒衫温暖着全世界,伊利和蒙牛的乳制品行销海内外;今天的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化工基地。"现在,全区已初步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朝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前进。"内蒙古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说。
发达地区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优势。内蒙古也不忘回报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收养3000孤儿,困难时期支援其他省市粮食,到南方冰雪灾害时开足马力提供煤电产品。在国家的支持下,内蒙古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步入快速发展和全面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在经济发展中坚守生态底线,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内蒙古通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矿区生态修复等制度,率先启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努力构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发展筑牢民族团结的基础。70年来内蒙古生产总值增长64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倍。发展前景引导各民族同心同德,共建家园。
共享成果 提升百姓获得感
发展为了地区繁荣,发展为了群众幸福。70年来,内蒙古始终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并将发展成果化为各族人民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民生投入,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鄂温克族牧民扎拉森尼玛家住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托格嘎查,他的妻子苏德拉玛苏荣是蒙古族。这个多民族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靠牧业和经营旅游点过上了幸福生活,扎拉森尼玛说:"除了放牧,我们从2013年开始经营旅游,每年能挣将近20万元。现在蒙古包发展到了10个,旺季最多能接待200多名游客。"
内蒙古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的发展导向,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实施12年义务教育制度,70多万名学生受益。全区人均寿命由成立之初的35岁上升到75.8岁,蒙古族人口由自治区成立时的83.2万人增长到458万人,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也实现大幅增长。近年来,内蒙古出台诸多政策,努力搭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的民生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偏远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旗委副书记李志东说,旗里还有836户共1877名贫困人口,为了让他们今年全部脱贫,不仅选派驻村干部精准帮扶,还动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发展产业帮扶。
人心齐,泰山移。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使北疆草原变得更加和谐,发展前景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