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文化传承旅游采风活动在荔波淇江岸举行
当天上午,太阳起床不久的近10点钟,带着"荔波县布依学会文化传承采风活动"的横幅布标,一行18人分乘四辆小汽车,从县城逆樟江而上,约一公里左转后,爬着一座几乎全被天然林覆盖的又高又大的喀斯特大山不久,七拐八绕,经过著名的观音峰景区, 30多分钟之后,来到一个视野开阔的田坝。田坝的西面依山而建的古老建筑干栏式木楼群,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石磊布依族古寨。
此行的"任务"是根据前一天由会长姚跃举主持召开的荔波县布依学会在家班子成员会议的决定,由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雄亮和副会长莫荣密带队,旨在通过这一次文化传承采风活动,在让参与队员轻松地过上愉快周末生活、增进队员之间友谊的同时,通过队员穿着画一般的荔波县布依学会统一定制的布依族形象服装,采取诗一般的"复习式"地进行纺纱、织布、捡柴、摘菜、生火、煮饭、缝纫等农活,以及穿梭古寨、爬梯攀檐、河中踏浪、水里洗衣等动作,留下宝贵的宣传素质,以期展示鲜活的深厚的布依文化。
实地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当天上午统一出发的18位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布依文化传承爱好者和志愿者,另有老家在石磊、周末回乡探亲的莫如铁、莫秉申2位乡贤,有石磊村民组原任和现任的2位组长和部分热心村民,还有从瑶山写生部落输送美术院校实习学生前来作画的县布依学会副会长、部落负责人黎宪峰,以及在此包装20多栋古老建筑干栏式木楼做为旅游接待、中小学生夏令营和艺术院校学生创作基地的老板陈迪等。
进入古寨参加布依文化传承拍摄活动的除了10位统一着装的"女模"和1位来自县文化馆的"男模"、2位也着布依族服饰的女士以外,所有人员也都穿着款式不同的布依族服装。他们在4位专业摄影师、1位航拍师的精心"摆布"和用心导演下,出色地完成和再现了传统布依族村民劳作动作和休闲娱乐方式,并留下了很多不可多得的瞬间记忆和片刻精彩,有彩色相片、黑白相片,也有音频、视频,为日后的修剪编辑布依文化的宣传作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素材。
这次活动选择的地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是一个布依族古老建筑干栏式木楼保存得比较完整,并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比较连成一片、聚在一起,整体效果比较好,民风比较纯朴的古寨。古寨脚下是一个宽敞的田坝,田坝边缘流淌着一条弯弯的小河,河的对面和古寨寨顶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虽然两边山脚沿着新修的水泥道路两旁也像其他寨子一样,建起了为数不少的现存砖房、平顶房,但是,对半山腰上成群的布依族古老建筑干栏式木楼影响不是很大。
此外,寨上连接干栏式古建筑各个木楼的横纵交叉的道路,全是棕色和白色的石头或石板,做到黄土不见天。特别是寨子建在山坡上,房屋从山脚而上依次修建,错落有致,多数为上家房屋的基脚基本与下家房屋的屋顶在一个水平面。那些夹杂着野草、小树的屋基和石梯,磊起的条石缝隙中看不出任何水泥,全是干砌,加上大片的木瓦结构的房屋,房屋周边年迈的藤条,繁茂的绿色植物,还有起了青苔的石磨、石盘等,给人非常远古的感觉。
最有灵性的是古寨左侧因筑坝形成的镜湖,挨着古寨的那块长约100米、高约40米的"山水画"。90度左右的悬崖陡壁上,布满了千年植物,有树有藤,有花有草。从河对面望去,寨子全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树木当中,甚至看不到人烟。水坝下方约20米横着一座长大概有60米、据说是50多年前由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设计建造的平桥,为此,当地村民称之为"知青桥"。水坝和平桥之间形成的瀑布,给生在斯、长在斯、住在斯的村民们带来了很多的愉悦,只要从桥上路过,再多的烦恼、再多的劳累,就会随着那些雪白的浪花和奔腾的河水远走高飞,不见踪影。
这样难得的布依族文化瑰宝,厚重的布依族文化底蕴,良好的布依族文化氛围,不仅令许许多多的摄影爱好者、美术爱好者、野游爱好者、民间探询者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可看可听可摸的兴奋点,而且也使荔波县当地的布依族文化传承采风队员、离开乡村进城二三十年的布依族后代们陶醉不已。但凡进入贵州黔南荔波淇江沿岸布依寨来的"外人",都会因眼前的文化而忘记了所有的烦恼,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回归历史、回归"家庭"、回归农活的场景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到中华千年灿烂文化、民族大家庭传统美德的情景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不是世外桃源什么是世外桃源?此外不是鱼米之乡何外是鱼米之乡?
(作者:莫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