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游历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探索中华千年瑰宝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肇庆市七星岩摩崖石刻群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凝聚着七星岩景区文化的精髓,铭刻了肇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七星岩摩崖石刻以数量众多、文体书体齐全、面貌保护完整而备受关

  肇庆市七星岩摩崖石刻群是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凝聚着七星岩景区文化的精髓,铭刻了肇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七星岩摩崖石刻以数量众多、文体书体齐全、面貌保护完整而备受关注,更是中国历史最久远、朝代延续最完整的石刻群,陈毅元帅更美称其为"千年诗廊"。

  在七星岩约有摩崖石刻531则,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2001年七星岩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源自千年的艺术传承

  自唐朝以后各朝代石刻荟萃一堂,被誉为"石刻书法艺术的宫殿",而在龙岩洞口的《端州石室记》则是石刻当中的灵魂之作,被称为"镇岩之宝",是初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的作品,李邕的字如大象般磅礴有力、震撼人心,在书法界有"北海如象"的称誉,尤其擅长以行楷写碑,自唐以后,李邕所写的碑刻和拓片,都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端州石室记》字里行间,仍保存着李邕书法体方而笔圆,力劲而气舒,纵横开合,风采动人

  除文学家李邕以外,上溯唐宋,下至清明、乃至当代,众多文豪墨客亦在七星岩留下词句,其中包括著名的北宋名臣包拯、伟人朱德、将军陈毅、大诗人郭沫若等均在七星岩留下笔迹。

包拯石刻

朱德《游七星岩》诗

陈毅《七星岩》诗句

郭沫若《冬宿天柱岩》

  窥探七星岩石刻中的故事

  七星岩摩崖石刻不仅记述了肇庆的人文地理、山川名胜和历代大事,石刻中还描刻了众多神话故事,为七星岩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帝觞百神之所。有明万历四十年五月五日,桐城刘胤昌检勒,南海朱完书。"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隶书石刻,它告诉我们:七星岩是天帝赐酒给百神畅饮的地方。在历史上,石室岩有许多个名称,据《隋书·地理志》曾被称为"定山";唐朝时,石室岩绝顶为"崧台",形容其高峻。"崧台",也就是传说中天帝宴请天下各洞神仙,大家一起举杯畅饮的地方。

帝觞百神之所

  七星岩中最大的石刻高8.45米,宽3.08米。据说,当年每个字的刻工需白银一两二钱。通篇370个字,大家算算看,刻这幅字共花了多少白银?--444两!不仅花钱,而且费时。这幅摩崖连石面打磨及镌刻,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样的开销,平民百姓和一般文人是绝对花不起的,所以,古时能在这里留名的,大多是达官贵人。

  而这幅石刻的朱弘祚可以说是官宦世家,他是康熙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之弟,康熙二十六年,朱弘祚曾任两广巡抚,后来更官至闽浙总督。他有三个儿子--朱缃、朱绛、朱纲,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

七星岩最大石刻,父子石刻之一(朱弘祚)

  而在这幅石刻的正下方,还有一幅来自朱弘祚儿子朱绛的石刻。这两幅石刻相距29年。想象一下,一位高官带着自己的儿子来瞻仰父亲29年前的真迹,这正说明朱弘祚一家不仅官做得大,有学问,而且非常讲孝道。俗话说,百行孝为先,而这两篇石刻背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孝"的典范。

父子石刻之一(朱绛),与朱弘祚石刻合称"父子石刻"

  四百余年的细心呵护

  七星岩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精湛、雕工精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石刻如今能完好保存至今,"泽梁无禁,岩石勿伐"八个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两广总督戴凤岐题字,万历乙亥八月二十六日,副使李开芳书写,可以说是我国第一幅有关环保的禁伐令石刻。也正因为这石刻,避免了人们因开采"白端"制作端砚而对七星岩造成的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得以更好地保存至今,供世人观摩。

环保石刻

  诗词大会弘扬中华文化

  为进一步彰显肇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单位举办第二届七星岩摩崖石刻诗词大会,并在七星岩景区举行了启动仪式,面向肇庆发起"诗词大会"竞赛活动。

  本次诗词大会,以"赏石刻学诗词,寻文化根源,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本届七星岩摩崖石刻诗词大会让群众更好地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朽魅力。同时,通过美丽的诗句表达肇庆的山峦水秀之绝色、人文历史之佳话。推进肇庆文化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肇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