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百龙天梯 历经的四关“生死锤炼”
有人说,如果你来张家界,没乘坐过百龙天梯,那此行将是不完整的。张家界百龙天梯坐落于武陵源核心风景区袁家界。垂直高差达335米、运行高度326米、运行速度5.25米/秒的百龙天梯,依山垂直建造在峭壁上。以"世界最高户外观光电梯"的荣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是张家界人工建筑的代表,更是游客们热衷打卡的网红胜地。每年旅游高峰期日接待量数万,安全运行17年来,共计接待游客超5000万。仅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至发稿时止,仍保持着安全运行零事故的纪录。
它的建造是世界首例,即使追随者无数,但始终无法改变它是世界上运行最高、速度最快、承载量最大的户外观光电梯的事实。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百龙天梯在建造过程中,经历过四关生死锤炼,才得以屹立于十万大山间。
勘探、选标困难重重
张家界独特的砂岩地貌是前期勘探工作的一大难点。在百龙天梯开工前,就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对张家界的地势地貌进行勘测规划。期间利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样测试、地质遥感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张家界武陵源的岩石、地层构造、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还拍摄了航天图,对项目所涉及的地形地势、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勘探。据了解,仅仅是勘探这一项,就耗资3000多万元。
艰难的勘探工作结束并与政府签约之后,因为施工难度大,导致世界全部一流的电梯公司放弃。仅有的技术与信息达标的公司,又趁势给出许多苛刻甚至根本无法满足的条件。又不愿接受孙寅贵先生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得已仅留下德国朗格尔公司,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尝试。也就是说,尝试产生的所有费用,和失败带来的损失,全部由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的孙寅贵先生承担。
百龙天梯总设计师孙寅贵先生,后来在回忆中依旧感慨不已。初次跟张家界地质打交道、与政府的斡旋谈判,与电梯公司的协商合作,每一项都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如果不是建造百龙天梯的信念足够坚定,这个项目怕是要被扼杀在摇篮里。
地形地势复杂 施工难度比肩三峡工程
张家界的十万大山是经历了上亿年的地址构造而形成的,地形十分复杂。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形成了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
也因此,施工期涉及到道路、桥梁、隧道、竖井、巨型钢架、钢梁、锚杆、卯索等等,涉及内容之多丝毫不逊色三峡工程。因为百龙天梯是垂直施工,垂直连续有10个工作面。为了安全,在岩壁上打了4000多根锚杆,锚杆之间用钢筋焊接喷浆,形成了17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墙。还加装了30-60米长的15根卯索。经专家鉴定,即使张家界出现地形变化,别的山峰塌了,它也不会有问题。
除此之外,重达十吨的电梯轿箱又该如何运送上去呢?原本是想利用大型塔吊技术,但是后来经过论证,塔吊臂长太长无法承受10吨的重量。最后是在山底下修建了一条货运索道,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施工同时不能破坏大自然
施工时如何做到环保?这也是一大难题。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炮轰,用纯粹手工和机械的方式施工。且在施工后,及时投入巨资恢复被破坏的植被。
为了降低对山体的影响,百龙天梯的工程人员采用反掘方式,在山体上挖掘竖井。所以建成后的天梯,是由154米的山体内竖井和172米的贴山钢结构井架组成。如今虽然很多游客不了解这样设计背后的良苦用心,但是他们都很享受经历一段山体内黑暗的高速运行后,在半山腰突然光明乍现的惊喜。
验收、运营后也是风波不断
一番披荆斩棘后,百龙天梯终于来到验收环节。但是按照国家电梯验收标准,每11米高应有一个逃生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峭壁将被打成蜂窝,而且会造成岩层不稳定。而不建11米逃生门,就不符合国家标准。
众所周知,标准总是落后于现实生活的。一个新产品、新技术在广泛应用之前,是不可能有标准的。因此,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按照业界通行的做法,在通过专家论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突破原有的行业标准束缚。于是百龙天梯最终每33米设了一个逃生门,在充分听取了专家意见,修改论证后最终通过验收。
由于一波来自民间的舆论压力袭来。反对者们认为,在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内修建天梯无疑是"一大败笔",破坏了景观的原始风貌。当时管理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差一点就利用留给新产品、新技术的这一活门--"专家论证"不能代替现有的法律法规,将百龙天梯置于死地。差一点就将其拆除。
电梯运营十个月后,有更多的支持者认为,张家界独具匠心建成了世界第一梯,更有新意。而且能为游客节省时间体力,看更多被掩藏在深处的美景,这是造福游客及景区管理的好事。
为此,有电视台专门为此事搞了一次网上直播辩论。孙寅贵认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要素是保护、展示和遗传后代。天梯的修建,正是对自然遗产更好的展示,对山上的基础服务设施也是一种保护。与修路、索道、缆车相比,百龙天梯最环保,对自然的影响最少。最终,百龙天梯以76%的网友支持率赢得此次辩论。
技术与舆论都站在了百龙天梯一方,就等权威定案了。2004年元月,由工程院院士、建设部指导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百龙天梯进行了生死论证。结论是百龙天梯有存在的价值,它对减少游客滞留和拆除袁家界山上旅馆设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月,国内以反对意见为主的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专家,也对百龙天梯进行了环境评估,得出的结论是保留百龙天梯利大于弊。
风雨十几年后,百龙天梯如今以自身的独特性、创造性成为人们去张家界必打卡的标志景点。就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故宫长城,即便没去过,也必有耳闻。百龙天梯也确实将它的效益发挥得淋漓尽致,游客们的路游比(路程与游览时间)降低70%,游客单日游览景点数大幅增加,体验感及口碑不断上涨;山间景区的食宿经营也得以控制,景区管理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
百龙天梯的生死历劫背后,不由得让人想起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