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难落地?看文旅专家如何破题!
如今,特色小镇政策诞生已近3年,"特色小镇"这个词汇曾给了人们许多希望与遐想,人们渴望通过特色小镇来改善"大城市病",也期盼通过特色小镇来探索出建设"乡村振兴"的新出路。但这个词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失望,"千镇一面"的现象让小镇失去了"特色",不少小镇火爆一时后很快便销声匿迹,特色小镇的美好蓝图似乎很难走入现实。
但这并不能说明特色小镇建设的道路走不通,即使困难重重,仍然有很多小镇突出重围,做出了特色,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台湾地区的信义乡,从贫困乡镇逆袭成为品牌小镇,发挥出当地特产"青梅"的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强有力的运营,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开发出文旅资源,游人慕名而来,资源被全面盘活,值得业界借鉴学习。
可是,"学习什么"又成了一个令人抓耳挠腮的问题,笔者专程联系到国内一线文旅规划设计机构南派华采堂,他们在文旅规划方面已经深耕了数年,由他们设计落地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计其数,在文旅规划设计方面已经整理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希望他们的经验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面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瓶颈,他们表现得十分淡定。"我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太浮躁,南派华采堂资深规划师道出他的见解,"对于建设特色小镇,国内普遍都是处于摸索阶段,向优秀案例学习借鉴很正常,但不能一味地跟风模仿,这种跟风是只能抓住表皮,不能深入灵魂的。"
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特色小镇"八大凑"》也印证了南派华采堂的观点,比如有些地方产品不够,"吃喝"来凑,但所谓的美食餐饮毫无特色可言,新鲜劲儿过去之后,最终无人问津;有些地方项目不够,"农作物"来凑,产业单一,难以带动经济;有些地方景色不够,"瓦湖造绿"来凑,但人造景色只浮于表面,后期也疏于维护,最终走向失败。以上所列举的行业怪象正是一种浮躁的体现,开发者缺乏深思熟虑,为了追求"快"而忽略了"稳",有些得不偿失。
"从心态着手,出发点对了,后面的路自然就好走了。"南派华采堂的沉稳来自于一直以来的坚守,他们坦言,"早在规划之初,很多事情就该有所预见,必须具备顶层设计思维,才能将让这个饱载着希望的项目真正落地。"
首先是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从建设起源、历史故事、人文风俗、代表性人物等各个方面去挖掘,在产业布局上凸显,并将文化特色放大,让小镇文化深入人心;其次是依托当地的特色风貌去发掘当地的生态特色,如提到杭州就能想到西湖,提到苏州就能想到园林,提到普罗旺斯就能想到薰衣草;最后,一定要重视本土产业发展,挖掘特色提升规模,产业可以说是小镇经济发展的基础,绝不可只重视文旅发展而忽视了自身产业的运营。
南派华采堂总结道,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外在形式,而是思路。如同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每个地区也都有自己的特质,特色其实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早就存在的,现在最稀缺的便是这样一双发现的眼睛。抓住了"特色"这个关键词,离特色小镇从美好憧憬走入现实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