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重新发现彝人古镇

发表于:2024-11-05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05日,五年前的2013年,我们慕名到云南楚雄的彝人古镇调研,对其营造和发展逻辑进行系统梳理,彝人古镇建于2004年,是伟光汇通集团开发的第一个文旅小镇。当时,在国家战略层面还没有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文旅产业

  五年前的2013年,我们慕名到云南楚雄的彝人古镇调研,对其营造和发展逻辑进行系统梳理,彝人古镇建于2004年,是伟光汇通集团开发的第一个文旅小镇。

  当时,在国家战略层面还没有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文旅产业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推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受到政策和资本的多重加冕,全域旅游的概念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包括楚雄在内的几乎所有城市和地区的选择。

  那个时候,对很多地产企业而言,无论基于对国家战略红利获取的功利化考虑,还是基于已经感受到的传统地产行业的转型压力,开始致力于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寻找到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适配、产品创新、模式突破的可能。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我们意识到,彝人古镇项目背后所体现出的对在地文化的敬畏、传承和产业化探索,对旅游发展超越单纯目的地属性的更综合的思考,对文旅产业与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的创新性实践,对黄金旅游线更具综合价值的挖掘和变现逻辑的思考等等,不但让彝人古镇这个项目获得了不少的销售业绩,并让伟光汇通这家企业变得更具想象空间。

  在我们看来,发展到今天,彝人古镇的案例价值,不仅体现在这个项目曾经和正在为伟光汇通带来了多少现金流,也不仅体现在这个项目每年为楚雄州带来了多少GDP,也不仅体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成功跻身于云南"昆明-大理-丽江"这一传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更重要的是,彝人古镇从其开工建设到今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受了多轮市场环境的检验,相对于很多地方昙花一现的小镇和古城古镇项目而言,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我们本次对彝人古镇进行重新发现的价值出发点之一。

  1,从城市会客厅到城市空间重塑

  当我们再次置身于彝人古镇的街道、广场以及居住区的小巷时,最直接的感受之一是,相较于五年前而言,这里的树长大了,树和旁边的仿古建筑之间更和谐了,尤其是一些合院院落,不时的会看到一些院子里的花开到了墙外,再加上已有斑驳质感的门前石阶,还有长出青苔的砖瓦,古建古城的感觉是真的出来了。

  "无论是对一座建筑而言,还是对一个古城而言,时间是最好的建筑师,经过时光的沉积以后,你才能看到最安静的风景,这也是古城在景观上的最大特点。"伟光汇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陆学伟说,"虽然学界对完全新建的仿古建筑曾经多有争论,但我们相信,今天是新建的,50年后100年后就是文物,就是真正的古建,真正的古城,我们所有的古城古镇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美,这从景观和旅游的角度来看,也就不断的在实现增值"。

  2,楚雄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虽然彝人古镇在项目品牌、租金收益和业态布局上已经进入稳定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镇的环境维护和古建维修的成本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不断的运营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彝人古镇作为一个没有门票收入的开放式古镇,很难直接转化为现金收益,这让彝人古镇提前进入了后流量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运营的首要目标已经不是引流和进一步扩大流量,而是通过运营不断优化客流结构,实现古镇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正是基于这些逻辑和思考,彝人古镇运营团队,不但进一步向既有的自持物业要收益,不断改进包括彝人部落在内的自持部分的运营模式和产品更新。比如,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第二次的改造提升,对彝人部落从节目、舞台以及与旅行社的合作模式、对外传播等方面做出大幅调整和提升,单场的最大容量也由原来的400人扩充到一千多人。

  除此之外,彝人古镇的运营团队也开始尝试培育自己的文旅IP,在合适的时间,推出自己的酒店和民宿品牌,实现从传统收租模式转变为真正靠运营收益的模式,让团队变成真正的旅游产品的运营者。

  很显然,今天的彝人古镇已经不是十年前和五年前的彝人古镇,这不仅表现为彝人古镇作为一个目的地和集散地给当地带来的旅游消费,更重要的时候,基于伟光汇通对楚雄和云南旅游发展的洞察,以及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的变化,通过运营思路的调整,不但让彝人古镇保持了持续性的业态优化和品质提升,也客观上丰富和重塑着楚雄乃至云南的文旅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