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加快推动文旅强州建设 力争2021年文化旅游产值超千亿
凉山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有160多个景区景点,在凉山旅游如在画中行走,处处皆美景,四季均宜游,是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文化旅游宝地。目前全州A级景区达35家(其中4A级景区11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西昌邛海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高原明珠" 泸沽湖,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香格里拉的源头、母系氏族的活化石"。螺髻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已知山地中罕见的保持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温泉瀑布,被央视报道为"世界最美温泉"。灵山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享有"天下第一灵,川南第一山,攀西第一寺"之美誉。会理古城是我国第11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哈彝寨仙人洞是国家4A级级景区,被誉为蜀西南第一奇洞。国家4A级景区"凯地里拉"温泉,其中氟含量达到中国医疗热矿水水质命名标准,堪称 "氟泉"极品。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康养度假得天独厚,常年平均温度17度,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凉山是有名的洗肺之都,空气优良天数达99%以上,pm2.5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国前列,全年无雨日达250天,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年平均降水1000mm,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全国最佳夏季避暑、冬季避寒阳光康养目的地。
这里谱写了红色革命的不朽丰碑,金沙江皎平渡-会理会议遗址-彝海结盟纪念地,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这里也是一座美食之都,彝、汉、藏、回等各类美食在这里汇聚,坨坨肉、岩鹰鸡、黑山羊、邛海醉虾等让游客味蕾大开,流连忘返。
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凉山全域旅游发展放到"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全省大局中来谋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州旅游发展规划,《凉山州全域旅游规划》等重要规划进入评审,加快构建"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格局。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为引领,以建设大凉山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贯彻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在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实施全州旅游"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程服务",以全域旅游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旅游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凉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2016年至2018年全州分别接待游客4081.12万人次,4419.22万人次,4595.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1.62亿元,361.08亿元,436.67亿元。
同时,凉山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发展,文化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凉山现有旅游住宿企业1642家、床位7.2万余个,开办旅游系(专业)的大中专、职业学校3所,旅游汽车客运公司3家。以西昌为中心的铁路、公路和航空四通八达,成昆铁路以及在建的成昆铁路复线穿境而过,旅游交通非常便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来到凉山,凉山正在成为西南重要旅游集散地。
与此同时,凉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休闲健身旅游"、"科考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果园采摘旅游"、"温泉旅游"、"节庆游"、"自驾游"等新兴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受到市场普遍欢迎,凉山旅游正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凉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大凉山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效应初显,旅游扶贫工程成效显著,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3个,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29个,建成民宿达标户246户,举办乡村旅游节庆80余个,建成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57个。旅游产业惠及农民群众14.61万人,直接带动12000余户群众增收和脱贫。
据了解,未来三年,凉山州将主动融入省委"一核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对接融入国家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省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大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深入实施《四川省世界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凉山州关于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以全域旅游为主线,聚焦建设彝文化、"三线"文化、康养文化等联动发展的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为引领,依托安宁河谷世界级阳光康养走廊、航天科技、水电工业、"两山三湖"等旅游资源,突出特色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摸清文旅资源家底,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南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民族风情浓郁、红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康养条件优越等文旅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凉山旅游由传统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由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向文旅融合并重转变,构建"一核五区三带多点多线"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文旅+"等文旅业态,积极开发阳光康养、山地度假、避暑研学、航天探秘等旅游新产品,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推动文化旅游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品质、高端定制旅游客群,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之路,打造大凉山彝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攀西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产品,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大州向文化旅游强州跨越。
预计到202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力争达550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值超1000 亿元;力争A级旅游景区达到60个以上,其中力争创建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21 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摄影:宋明 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