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建设工程”智库建设专家工作会在京召开
11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了文旅中国智库建设首次专家工作会。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中央文资办专家委员会、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围绕如何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基础上,"做实"文旅中国专家智库,推向产业和落地,以及关于专家定位、权益及工作机制等问题展开了系列探讨,工作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主持。
工作会上,与会专家就文旅中国专家智库的定位、工作机制,如何区别于传统智库、引进产业投资、结合资本市场等智库创新实践提出建议。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智库建设要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明确自己的学术方向,构建自己的平台,稳步推进。中央文资办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晓明对于如何建立新型智库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首先通过专家讨论,通过智库机制去整合多个部门的政策,统一方向,确认焦点,落实企业利益,链接企业或资本市场,实现政策转化。其次,产业化推动,专家在对政策做出建议的同时,应推动政策实施,而且推动政策落地。最后,张晓明提出国际化运作亦非常重要,应加强与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的合作。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的专家指出新型智库应在名称上体现出智库的定位,与传统智库区分。在人员方面,可吸纳大学的、科研机构的有丰富经验的退休的研究人员,大型企业内的相关专业人员,还可以加入大学里面一些年轻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包括一些高年级的研究生,他们思维更前沿,对新技术的捕捉更为敏感。并提出了结合地方产业基金,发起联盟的概念。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领导则认为智库建设应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利用平台聚集人才,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是根本目的。根据产业链,构筑创新链、金融链、资本链、效益链、科技链,将金融、中介、贸易、媒体等要素进行组合。
工作会针对如何明确文旅中国智库的定位,如何提升智库影响力展开的充分交流,提出了产业投资分类、集合地方产业组建联盟、组织政策解读沙龙等实践方案,为文旅中国智库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工作会的最后,孔蓉表示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将跨界的专家聚集在一起,结合各行业的闪光点,可以碰撞出更多新的东西支持产业开发和产业落地。通过与企业链接,选择有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的课题,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