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非遗遇见国酒茅台,是华夏民族记忆与现实的又一次相逢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一直传承至今的,除了文字,大概就是酒了。酒,特别是白酒,源于五谷,凝天地精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独特味道,原始而古老,浓烈而醇厚,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记忆。
一滴酒,将厚重的东方文明浓缩其中。
一群人追寻这滴酒而来。2017年12月3日,茅台集团邀请包括非物质文化继承人及白酒收藏家在内的茅台高端粉丝团走进"国酒之乡"--贵州茅台镇,历时三天,只为来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酒文化的碰撞与传承之旅。
茅台粉丝团拍照留念
寻味匠心,发现非遗背后千年酿艺
此次到访茅台的有中国文化交流联谊会副主席李绪刚、山东省美术协会会长张建文、国画书法家金乐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及热爱、品鉴、收藏茅台多年的资深粉丝们。
对每一个资深茅粉而言,这不仅仅是重新认识、了解茅台的机会,更是零距离感受国酒茅台千年酿艺的机会。
白酒酿造技艺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的酿造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创精神,因其跨越时空的长期性及独特的文化地理性,决定了这一民间传统技艺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民俗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它与我国的其他民间手工技艺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2006年,国酒茅台酿制技艺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酱香型白酒工艺的唯一代表。茅台的酿酒业始于秦汉,先后传承2000多年,酿酒业从未间断,其独特的酿造技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茅台酒举世无双和独有奇特的风格,使得茅台酒成了名满天下的中国名酒,并成为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的见证者,因而被誉为国酒。
及至今天,茅台镇已经成为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的"中国第一酒镇"。当粉丝团沿着川流不息赤水河一路穿行,当闻见酒香弥漫时,不经意间已经走进雾气氤氲的茅台镇。
茅台镇核心腹地即是茅台酒厂。接下来,等待粉丝团的将是传承千年的酿艺之旅。
参观茅台集团制酒车间及酿造工艺
第一次,穿越历史品味国粹之美
"都说茅台酒酿造工艺复杂,没想到这么复杂,从未想到。"粉丝团感慨。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为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30多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仅是制曲就十分考究,茅台酒以本地优质冬小麦制曲,感官要求: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呈金黄色,皮薄,无霉变。
非遗人员共同参观茅台制酒车间
从每年的端午踩曲算起,茅台酒要经历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每一个流程都遵循千百年来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的酿造秘诀。曾有专家这样评价中国白酒:白酒的酿造过程,就像中国功夫一样神秘莫测。
白酒作为"中华国粹",被世人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相比于国外的蒸馏酒,中国白酒从酿造环境到酿造技艺,再到勾兑品鉴,相当考究。白酒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它的酒体风味形成最为复杂,也是生产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蒸馏酒。
一位白酒收藏家表示,茅台一直坚持使用最传统的酿酒工艺,这也是坚守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创新。穿越历史,我们更加真切的看清了国酒茅台,也体会到了更浓厚的白酒文化。
以酒入画,讲好中国酒故事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几乎每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酒,中国画自然也不例外。在品鉴国酒茅台之后,一张宣纸、一支笔、一泼墨……微醺之间,一幅精美的水墨画便已跃然纸上。中国水墨画表演者李绪刚、张建文在"古色古香"的茅台国酒文化城带来了水墨画表演。
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现场作画
水墨画作展示
现场观看了以酒入画、现场即兴创作之后,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李绪刚深有感触:"茅台镇在很多人眼里以为就是一个酒厂,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充满了丰富酒文化的地方。本次活动将中国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与白酒文化进行巧妙结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是一场文化上的盛宴。"
茅台这个品牌在白酒行业是一块金牌,它相当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国粹,酒文化跟茶文化、国学、京剧等传统文化一样,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继承人金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延续这种酒文化,将茅台酿酒工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非遗人员在会场发言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弘扬,国家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指示精神,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今天,国酒茅台积极的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酒故事。从2015年至今,先后到美国旧金山、俄罗斯莫斯科、意大利米兰、德国汉堡等地进行文化和品牌推广,引起广泛关注,被境外媒体评价为中国民族品牌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的精彩表现。就在上个月,茅台举办了"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非洲系列推介"活动,
点滴之间,茅台引领中国白酒走出去。而干杯茅台,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