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在直播间里“云春游”,能给景区带来多少流量?

发表于:2024-12-23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3日,线下旅游因疫情被冻结,取消行程的游客与开不了门的景区却在线上重新相遇。感谢互联网的存在,薄薄的口罩阻隔了游客与景区,却又让游客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从未见过的风景。游客拿着手机"尽兴",线下失

线下旅游因疫情被冻结,取消行程的游客与开不了门的景区却在线上重新相遇。感谢互联网的存在,薄薄的口罩阻隔了游客与景区,却又让游客从另一个角度,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从未见过的风景。游客拿着手机"尽兴",线下失利的景区,能在线上扳回一城吗?

1000万人在直播间"云春游"

3月1日,1388岁的布达拉宫迎来了历史上最"火爆"的一天。布达拉宫的首秀可谓圆满,1个小时内,就有100多万人涌入淘宝直播间,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布达拉宫以往全年的客流量。

直播中,身穿藏族民族服饰的解说员一边带领摄像师进入布达拉宫,一边对殿内的展品进行一一解说。通过手机屏幕,观众能体验到的是1对1讲解的"VIP待遇",甚至还能通过评论等方式与讲解员互动、查看评论增加趣味性。

有网友直言"这直播太珍贵了"。这话不假,由于没有线下客流量的压力,此次布达拉宫直播还展示了一些游客几乎去不了的区域,譬如以往并不开放的金顶群、很少人能看到的馆藏经书等等。

其实,在布达拉宫之前,2月23日就已经有过一期淘宝直播的"云春游"。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等8大博物馆"在线开馆",免费在线开放馆内精美展览,线上观看人数接近1000万。

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史册表示:"23号一场直播的参观人数接近甘博全年客流量。"而在线上观看直播的观众,也体验了一次真正的"自由行",甚至意犹未尽。不同于往常由导游讲解介绍游客听的形式,观众可以在直播间互动,平均每人发表了6条评论,更具趣味性。

云旅游:疫情下显露的新形势

隔离之下,云旅游正在成为一个新趋势,除了"直播间里见"之外,也有不少博物馆、景区热切拥抱互联网。

不少博物馆开通了"云看展"的服务,通过线上数字展厅,为用户提供最全最新的线上展览,包括博物馆的陈列展、临时展览、精品馆藏文物,甚至是线下博物馆都没有的线上3D文物和展览体验。

数据显示,在博物官app上,已经有500家线上博物馆,覆盖以一二线为主的城市300个以上,涵盖全部省级重点博物馆、130家一级博物馆、以及市区级博物馆,为网友提供全国性博物馆陈列展览近千个,临时展展讯上万条。另外一些景区,则大力推动"一机游"。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2月底,全国已经有11个地方和政府明确发文规划或已经启动了一机游项目。"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上海"、"一部手机游乌鲁木齐"、"一部手机游烟台"等一机游项目"扎堆儿"上线。

譬如在此次疫情期间,"游云南"平台就作为云南旅游官方助手,推出特别策划"足不出户游云南",让春节宅在家里的人,通过24小时手机慢直播,就能观看云南重点旅游区域及景区的1482个实时精美画面,足不出户,就能尽享云南之美。

不可否认,云旅游在此次疫情中获得了爆发,但在此之前,早已有其发展背景。

一方面是旅游人群的变化。据携程《2019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在预订旅游产品的消费人群中,90后占比为36%,超越80后的35%,成为旅游消费的第一主力。截至去年底,淘宝天猫平台上已有20多家博物馆的官方旗舰店,累计拥有超千万粉丝,其中一半以上都是90后。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此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长2984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

综上数据,互联网用户主要人群与旅游消费人群有了明显的重合,旅游业必然向线上发展。

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给了云旅游发展的可能。除了能享受到更快的网络速度,基于5G技术的强大支持,旅游行业成为了新科技最好的应用场景之一。未来,全息、AR、VR等全新科技,将为游客带来超越期待的沉浸式体验,让景区文化"活起来"。

"直播式旅行"能拯救旅游的断崖式下跌吗

过去十多年,中国旅游市场奋步直前,年均增长两位数。2019年全国居民旅游消费总额高达6.5万亿元,出境游总人次达1.68亿人次,人次及消费规模均居全球首位。去年底,市场普遍看好2020年春节假期前景,并预测出行人数将达到4.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如果没有这一场疫情,旅游业应该能见证新一轮增长,如今面临的却是"断崖式下跌"。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政策也对旅游业有所倾斜,但不少景区依然不敢复工,在疫情阴影下,哪怕开放景区,也是游客寥寥,旅游的体验性和舒适度无从谈起,反而给景区的运营带来压力。

线下重振之路依然艰难,旅游业将希望寄托于线上,但事实上,"直播式旅行"能够帮助旅游业回暖,却不是旅游业断崖式下跌的解药。

首先,线上体验无法取代线下。线上旅游虽然有趣味性,但旅游的线下体验感本质上是不可取代的,对于不少游客来说,一个景区没有亲身触摸过、留下照片,就相当于没有去旅游过。线上可能会作为非常时期、或者淡季时的解决方案,可以补足整个产业链线下的不完备。

此外,没有上下游的链接。旅游业不仅仅是景区,还是酒店、民宿、餐饮、交通、旅行社、OTA等多个领域的共同链接,当游客要去某个景区的时候,就需要旅行社或OTA预订,坐火车或飞机前往某景区,行程中的住宿、餐饮、购物也不能少。在线下,这些领域是一个整体,而到了线上,链接被打散,也没有相应的消费。

更重要的是,缺少全年龄段的参与。虽然在直播间云旅游的关注数量庞大,但与整体的旅游人群数量对比,仍然是九牛一毛,线上旅游更像是年轻人的狂欢,对于同样有旅游需求的儿童、中老年人来说,等待春暖花开后去线下体验,倒是更为现实。

真正的"出路"

虽然救不了当下的萧瑟的旅游业,但云旅游的出路,也是将来线下旅游的方向,布局线上,已经成为必然。

❶ 线下旅游的补充

线上旅游不可能脱离线下旅游独自发展,在未来,线下旅游也很难摆脱线上旅游的影响。

正如在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俞峰看来,淘宝直播是一种手段,比起在疫情期间短暂出现,更适合作为线下游览模式的联动或补充,成为一种常态。

在过去的两年间,随着短视频的飞速发展,无数景区在十几秒的时间里,成为了"网红",西安、重庆等城市,也因为线上的传播,游客呈爆发式增长。线上旅游有着天然的传播力,线下旅游想要发展,则必须把握。

携程网近期发布调研结果显示,85%的用户疫情过后仍会继续今年旅行计划。需求被压抑,但并不会消失,"疫情过后,人们更迫切需要透口气。"疫情对旅游市场影响巨大,但大众旅游积极性依然存在,预示着疫情过后旅游业不会长期低迷。

在旅游市场恢复之前,线上旅游就相当于潜在游客的"种草机",通过直播可以向C端提前"种草",同时让景区有机会打造自己的"网红产品"和"网红品牌",依靠互动培养粉丝群体。

❷ 旅游文创售卖窗口

对于旅游业来说,单纯依靠"门票经济"已经成为过去式,"非门票经济"才是将来的必争之地,尤其是文创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下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

2019年,阿里平台博物馆自营店铺成交规模2年增长超6倍。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截止目前为止,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设计开发文创产品500余件,涵盖生活家居用品、文具、服装及配饰多个产品类别。

目前,"非门票经济"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比较小,线上旅游就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售卖窗口,在旅行直播中,不仅能够售卖后续的预售门票,还能如布达拉宫一样,卖文创和特产类商品。可以预见,线上直播是目前景区"造血"的尝试方向之一。

❸解锁景区数字化新方式

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是旅游业为了跟上新时代,顺应游客需求,一直在探索尝试的方向。

正如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史册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在改进、改革,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线上直播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让观众在家里也能浏览文物,与专业讲解员一起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给景区数字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阳春三月,线下旅游正在艰难复苏,线上"云春游"如火如荼,为旅游业带来了生机。不过,线上旅游的重点绝不仅仅是做一场直播,吸引几千几百万的用户,更重要的是抓住当下,把线上的用户引入线下,做好用户积累与线上旅游的长线价值探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