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非遗:传的是中华文化,承的是民族精神
"世界长寿市"、"天然氧吧"、"粤港澳的菜篮子".....这些标签相信都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贺州,然而,除了人长寿和风景美之外,贺州还是一座巨大的"文化遗产博物馆"。
贺州,历经2000多年积淀,孕育出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其中,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灿若繁星。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代表性非遗名录4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3项,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3项,县(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80项,成绩斐然!
这个世界能演变成今天美好的画面,与我们的过去和传承是离不开的。为了不让这些美好被人们遗忘甚至是消失,贺州为此做出各种相应的对策,不仅做好非遗申请保护工作,当地人民也长期以来坚持精神文化传承,并呼吁年轻一代重视起来,保护属于我们自身的古老文化。让我们跟着笔者的步调一览贺州为世人展现的璀璨文化遗产吧!
说到贺州非遗,不得不提的便是著名的蝴蝶歌。瑶族蝴蝶歌是贺州富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上惊艳亮相,被海内外人士比喻为"瑶族文化的史诗"。
在贺州富川,蝴蝶歌是瑶族儿女必备的才艺,无论是在祭祀、迁徙、记事,还是婚丧、喜庆、迎宾等活动都会用它来表达和传唱,还能用于儿女间传情达意,倾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心。每当有外来游客到访,他们都会热情的来上一曲,表示欢迎,随口一唱都是一场听觉盛宴。歌声在山间回声荡漾,和谐的音符向我们描绘出瑶族同胞的淳朴善良。
除了极具特色的民歌之外,贺州的民间风俗也是非遗内容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当地特殊罕见的民俗"炸龙"活动了。
"炸龙",是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在新春元宵期间的闹元宵活动,至今已延承千年。从正月初十至十五,街坊邻里用敲锣打鼓和舞龙舞狮以示庆贺新春,酒足饭饱以后,都到街上看舞龙和"炸龙"。所谓的"炸龙",其实就是将点燃的鞭炮向龙身甩去,一串串鞭炮在龙身上炸出火花,有如一条舞动的火龙,新春年味十分浓烈。现在的人总在抱怨如今过年没有年味,正是对于这些传统习俗的传承和保护,贺州才会有如此浓郁的新春喜庆气氛。
每个人在迈向成人时都会营造一种仪式感,我们称之为成人礼,多数地方采用"宣誓"作为仪式,而在贺州瑶族,他们的仪式叫做"度戒"。瑶族的度戒也分为很多种,有小孩成人礼的,有成年男子的,还有夫妻一起受戒的,不同的礼都有不同的寓意。
最普遍的是指每个瑶族男子都必须经历的成人仪式,通过一系列的"上刀梯"、"过火坑"、"度阴曹"等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考验活动,经受住艰苦考验的度戒者才能继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精神传统,挑起和谐社会的重担,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精神和传统传承下去。
众所周知,贺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境内居住有瑶、壮、苗、土家等等20多个名族,民族服饰也是贺州非遗项目中的一股清流。贺州瑶族服饰,堪称"穿在身上的千年民族瑰宝",无论是反面十字绣、盘王印,还是五色衣,一针一线都凝结着瑶族人民千百年的智慧。壮族服饰也是贺州民族服饰中的奇葩之一,以自织土布为主,特别是女性头饰独具特色,是用竹壳等做成内托,以白布裹之,后包上蓝黑布,最后以半寸宽的红绳缠于外,端庄大气。这种以黑蓝为主色的服饰受到了不少活动的青睐,在2010年亚洲超级模特大赛和2014上海时装周都闪亮登场,将壮服带上国际化道路。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一旦认真起来,分分钟霸屏时尚圈。
当然,贺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平桂的"水口麒麟马"、 平桂瑶族唢呐、八步的客家山歌剧、八步采茶戏、富川瑶族抢花炮、钟山瑶族朝踏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作为贺州的重点保护对象,贺州人民对于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一直秉持着传承理念。
在当今这个时代,年轻人除了关注潮流和新事物,更要重视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智慧和精神血脉,愿中华文化精神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