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微信之后,百度直达号能否抓住机会?
当2014百度世界上出了直达号之后,尤其是李明远在会上特别提到了微信公众号的弱点,于是有了诸多关于直达号与公众号的竞争、敦优敦劣的分析。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产品,的确是各有优劣。
"直达号"是一个全套的企业移动端解决方案:从营销到支付,从推送到预定。这一点,微信公众号差不多也类似,而且还有内容传播的媒体优势。百度的"直达号"的入口是所有浏览器和搜索,微信公众账号是根植于微信,入口只有一个,就是微信。
微信的社交化让企业的内容传播有了更好的土壤,尤其是微信公众账号在微信内部,微信用户在线时间长,但问题在于,企业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分开,内容传播与服务有区隔,企业运营公众号其实很麻烦。
链接人与服务、带动传统产业升级,这些从企业角度来解读的文章已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我更多想从消费者、个人层面来看看今天的微信和直达号。
今天的微信对个人用户而言,是什么?对,我认为,微信已经从社交工具更多地变成了工作工具。
当微信已经变得如此沉重之时,当有无数人吐槽"被微信绑架"之际,有一种潜流不可忽视:这就是逃离微信。
最早用微信的人,三年前了吧,你们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好朋友们在微信上的狂High吗?我不能说最早用微信的人,但至少很早,在微信还没有朋友圈时就开始玩了,甚至前年七月在吃饭时给张小友提过诸多建议。
这时我的微信好友,完全都是好朋友。后来有了朋友圈,大家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吃喝玩乐,比如我前年去台湾环岛游,因为好多朋友也关注这事,于是当台湾酒店网络不好时,我宁肯在一楼大堂里、房间外的走廊里发朋友圈,为的是让朋友们也能了解这一过程,然后和朋友们互动,旅途变得更有乐趣。
今天呢,不可否认的是,当微信成为6亿人的移动沟通工具之后,你的老板、同事,都已经在微信上,工作群组甚至半夜还在讨论工作,而老板知道你在其中,"永远在线"的你,一定能看到,就算晚上11点半了,你好意思不发言?
"朋友圈"被吐槽还少吗?当众多同事、老板都在微信上时,朋友圈已经成了装逼工具,晚上10点,你的办公室同事,发了一条"好辛苦,还在加班"的贴子,在老板面前买好,你看到之后,还能心里平平静???
本来朋友之间的吃喝玩乐,也不能随便发了,因为老板在上面看着。我认为,两年之间,微信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朋友交流,变成了现在的办公工具。没错,微信的主流地位确定,这是微信的胜利,而这与你又有何干?每个身陷职场的人此刻想的,恐怕只是逃离微信!!!
微信工具的方便无可否认,所以才成了全民办公工具。而此刻,微信已经太沉重了。尤其是不断的电商化,不断的微店化,加速了微信的"变质"。
前几天看到朋友"Kent"在朋友圈说到:"社交始于约炮,衰于鸡汤,终于电商。"我深以为然。
"逃离微信"的这股潜流之下,百度直达号悍然推出。对个人用户而言,直达号与微信的价值截然不同。微信是社交工具,该用还得用,而直达号呢,对个人用户来说,更多是场景入口。比如,我可以通过搜索和地图来@海底捞,或者搜索火锅,APP就会给我推荐海底捞所属的直达号,我可以找到最近的海底捞,就在直达号上订座,到店后还可以点菜支付。
说白了,这其实仍是PC时代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但在移动时代,百度的优势被社交工具、被移动APP冲击了。现在的直达号其实正是调用百度的一切手段,在移动端再次重塑"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地位。
注意,只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地位,因为结合移动的颠覆性,百度已经开始了"百度一下,你就得到",搜索即服务。
"百度一下,你就得到",搜索即服务,这些思路其实百度在今年初就已经提出了。只是在这次2014百度世界上,直达号的推出集合了百度的多种移动产品,包括百度用来导流的客户端--搜索,地图,糯米,而百度钱包已经可以将整个链条打通,形成闭环。
而这些技术、产品、场景应用之外,用户的一个心理潜流--逃离微信,也不可忽视。
物极必反,社交工具的过度火热,已经让人们有所逃离。所谓"逃离微信",其实要逃离的是社交工具,微信是其代表而己。我以为,人们不是不需要社交工具了,只是过去太热,尤其是微信的沉重已经成为"社交是一切"的典型案例。
微信让人逃离之时,直达号恰在此时推出,企业当然喜欢,如李明远所例举的"直达号"的"广拉新,高转化,强留存,易开通"这四大优势:提升了新老顾客的订单转化,又保证了老顾客的留存,在整体上拉动了订单的增长。李明远称"直达号"就像一座桥梁,将商家的服务与顾客的需求,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连接,促进交易,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结合。
但对个人用户而言,如何更吸引他们在相应的场景下使用直达号、去搜索,而不是万事求助朋友圈?从早年的"万能的天涯"、后来的"万能的微博",到现在的朋友圈,未来能否再次实现"万能的直达号"?
我以为,直达号是基于百度的中间页战略,在移动端的落地,基于百度的技术,"百度一下,你就得到"这一思路已经得到了贯彻,但百度直达号还需那么一点的就是社交化。这是吸引人用户的关键。社交,不要太多,不能沉重,但要有。
比如,我订了个餐馆,我可以把地址发给我约会的朋友,或者可以直接发我的地理位置,让群里小伙伴都来这里。这些仍需要。
直达号与公众号的竞争,说白了,正是场景应用与社交工具的竞争。百度有了场景入口,但缺的仍是百度一直没有的社交基因。
直达号,万事俱备,只欠一点社交东风。如果补齐这块短板,直达号则会在移动端一统江湖。
"逃离微信"的情绪、潜流,其实正是百度的机会,就看百度如何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