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点首发 | 酒店“防疫战”:从救人到自救
酒店从业者,一定从来没有这么希望这个春节不要再延长。在往年,假期加班是为了迎合旺盛的市场需求,从业人员赚钱为小家,今年的加班,却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防疫战",舍己为大家。
从救人到自救,2020年的酒店业,必将不平凡。
一呼百应,"救人"为先
在疫情之初,本身便遭遇重大损失的酒店业,仍然早早站了出来。
酒店住宿企业及时响应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保障服务,纷纷发布了针对疫情的退改保障措施,让用户无后顾之忧。
此外,针对已经入住或即将入住的用户,酒店也及时采取了响应机制,入店客人引导进行体温检测,针对有异常客人要求门店及时通知医疗机构,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酒店公共区域增加消毒力度,肉类、蛋类、禽类必须烹饪全熟,餐具必须二次消毒等等。
另一方面,东呈、铂涛、锦江、华住、雅斯特等酒店集团,以及无数单体酒店,纷纷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住处,供他们免费休息。
还有一些酒店,尽管没有住宿支持,但仍然尽力为防控疫情提供支援。上海市青浦区一处医学观察点因为不是酒店,缺少床上用品、一次性洗漱用品等300套物质。东方绿舟宾馆总经理张伟得知消息后,主动盘点库存,对缺少的物资主动联系供应商筹集,目前先为观察点免费提供了300套洗漱用品,并准备好了其它物资随时根据需求提供。
酒店业自身危机重重
疫情给酒店业带来的,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海鸽商学院指出,预计要到正月底才会结束严格管控,农历二月开始生意缓慢回升。情况好的话,半个月左右能恢复到平常60%的情况,坏的话,一个月左右恢复到60%左右情况,最坏的情况是二月底结束疫情管控,酒店行业慢慢恢复。
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酒店将处于一种接近停摆的状态。此时的酒店,无论是开业还是暂停营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有酒店工作人员坦言,"不到2%的入住率也算是创下了近年来入住率的新低"。这种情况还是在一线大城市,在疫情严重的省份,不少酒店直接歇业了。
但停工并不意味着进入安全区。有酒店经营者表示,随着酒店停业,高昂的租金、员工成本、大量退订订单甚至滞留的食品储备,都成为了压在酒店身上的"五指山"。
武汉某连锁酒店负责人还表示,大多数业主都不是全资投入的,很多业主还要靠营收还贷款,且酒店投资回本周期长,加之疫情的影响,大批酒店订单、年夜饭预订的取消,酒店不但不盈利,还要承担餐饮供应的损失,一些业主的经济压力非常大。
青藤酒店集团董事长表示,现在已经不是赚多少的问题了,是生与死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酒店业的特征,没利润问题还不大,一旦现金没有了问题就大了。这几年,大家就等着经济景气,本来就在熬着等待,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而酒店业有大量上下游产业,一旦发生危机,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牵连,失业潮也不仅仅会波及酒店业。"
为活下去,酒店抱团自救
在这个"痛感"强烈的春节后,酒店业下一步怎么走,如何抗御、自强自救,成为酒店人的痛点命题。"抱团自救",成为了酒店目前的第一出路。
① 酒店集团减压
对停工期的酒店来说,加盟管理费成为了一笔庞大的开销,此时各大酒店集团也做出了"减法",进而缓解加盟酒店业主的资金压力。
东呈、雅斯特、格林、华住、锦江、逸柏、亚朵、99旅馆等集团,纷纷施行加盟管理费减免政策。除了上述酒店集团,包括首旅如家等酒店集团,还针对湖北地区给予了减免加盟费等优惠政策,同时,首旅如家酒店集团还联合武汉加盟业主,全力协调酒店资源,为武汉地区医务人员的住宿提供支持。首旅如家酒店集团还表示,对于全国范围内被政府机关征用的特许加盟酒店,在征用期间一律免收特许加盟酒店品牌使用、服务支持费。
在关键时机,整个酒店业拧成了一股绳,共同抵御难关,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由于减免全国范围内酒店的加盟费,最终也势必影响到各酒店集团的收入。以华住为例,该酒店集团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如果每家店都减半,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② 开源节流
更多的酒店,选择了开源节流。
赵焕焱表示,一些酒店先从关闭部分楼层开始,甚至只开放少数楼层,而集中管理也有助于缩减用工、控制耗材等成本支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谷慧敏表示,在需求基本为零的当下,对于酒店业主来说,各种形式的节约成本也是"自救"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和消耗,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限薪,节约开支,是很多企业目前的做法。"
还有一些酒店,将年前囤积的"年货"、食材等,作为储备食材拿出来平价卖给市民,也是一种"回本"手段。
③ 呼吁政策支持
酒店作为旅游业的一环,多家旅游企业均表示,目前疫情还在持续发展,旅游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尽力降低消费者损失。但事关生死,迫切希望后续政府出台一些补贴性政策。
为了保证企业存活,国家五部委近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要求疫情下不得对住宿餐饮等行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同时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国家或借鉴"非典"经验,为行业提供普惠性财税支持和更及时的金融支持,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例如,希望给予企业新增经营性融资支持,出台旅游行业扶持性政策,指定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贷款用途及提供专项贷款,同时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
酒店业的几个未来出路
当下的自救手段,都是特别时期的特别行动,而这一场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很快消散。
谷慧敏表示,除了一味的"熬",酒店企业也应理性分析,在几个月需求回弹后,能否抓住需求,继续经营会不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也是酒店业主要考虑的问题。员工,品牌方,业主应该共同努力,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适当进行业态转变,进一步分析客户关注点,积极进行转型。
而这几条酒店业未来可能的出路,值得借鉴。
① 智能化
我们从来不否认,酒店的核心的有温度的服务,但这并不是抵触智能化的理由。智能化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人,更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保障。
譬如在这次疫情期间,就有多家酒店提供"无接触服务",通过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零秒退房等服务,减少人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并不会影响酒店的外在与调性,甚至能解放员工双手,在后续必将使得酒店的服务更加事半功倍。
正如专家指出,文旅行业本来就是受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尽早实现科技化、智慧化的大数据体系是抗击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得到金融支持的重要条件。
② 加速融合多业态
如今的酒店业,早已不仅仅提供"睡觉",而是成为一个融合的"综合体"。这里可以是办公空间,也可以是商场,可以是游乐场所,也可以是城市社区。
酒店已经变得具有高度关联性,对于从业者来说,需要做的是加速融合性转型,比如营地、景区、街区等场景物业与文博产业、移动互联网业、MCN等加速创新合作,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
③ 打造目的地
如今,旅行和酒店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与喜好标准化、经济连锁的老一辈不同,95后年轻游客来到陌生城市,崇尚"酒店即旅行目的地",希望住进有特色的酒店。未来,酒店都要用勇气学习马尔代夫,一岛一酒店,一酒店就是一旅游目的地。当然,这里面的策划和运营,要不断演进。
面对这场生死危局,谷慧敏还谈到,站在产业分析的角度看的话,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度过难关的企业应当增加危机意识,建立风险管控模式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酒店业者不能盲目乐观心存侥幸,也无需过度焦虑,但仍要心存希望: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变,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会改变。在抵达春天的进程中,酒店从业者当抱团取暖,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