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清明小长假后,我们如何看待旅游酒店业复苏?

发表于:2024-11-05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05日,年后的第一个假期已经过去,在清明节来临之前,所有对于酒店旅游业复苏的猜想,都是"薛定谔的猫",没人能肯定地说出这个假期会怎么样的情境。算一算,一年下来行业值得期待的日子也并不算多--五一、端午、暑假、

年后的第一个假期已经过去,在清明节来临之前,所有对于酒店旅游业复苏的猜想,都是"薛定谔的猫",没人能肯定地说出这个假期会怎么样的情境。

算一算,一年下来行业值得期待的日子也并不算多--五一、端午、暑假、国庆……特殊的一年里,清明节假期为后续打了个样。

憋不住的游客与忐忑接待的景区

国人们想要出去玩的心,确实憋不住了,各种景区"扎堆"新闻也在清明节假期中冲上了热搜。

"黄山景区现场拥挤不堪"、"黄山景区游客达2万停止售票",4月5日,网上有关黄山景区被游客"挤爆"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对此,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连发4条公告,宣布黄山风景区已达游客流量限制,停止游客入园。

黄山并不是唯一"人满为患"的景区。

4月5日9时,黟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公告称,黟县西递、宏村景区入园人数已达流量限制,将采取限流措施,请选择黟县其他景区参观(屏山、南屏、关麓、守拙园、石林等)。 西递、宏村景区5日较4日更早达到游客上限。据4月4日公告,截至4日14时30分,西递景区(游客限制流量1.6万人次)、宏村景区(游客限制流量1.8万人次)客流量达到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即刻停止接待。 与此同时,在上海,著名外滩在近几周空无一人之后再次被购物者和游客填满,关闭数周的餐馆也生意兴隆,有几家甚至需要预订才能进入。

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电信大数据客流监测显示,清明节假日期间,新疆、青海、吉林、云南、西藏、安徽、广东、四川等地旅游市场复苏较快,游客量恢复至去年清明假期的5成以上。

对比起撒开玩的游客,景区显得克制许多,采取了不少措施来限制流量,但仍挡不住游客的热情而被"建议继续做好相关防范"。

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或许既悲又喜,悲在不得已将游客拦在门外,喜在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事实:减少61.4%游客去哪儿了?

尽管景区的照片上人头攒动,但总得来说,复苏依然是艰难的。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其中,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

一方面,中国游客的数量与消费能力的确惊人,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思考,那些被减少的61.4%的游客去哪儿了?毫无疑问,他们留在了家中,而他们本该去哪?

大数据监测显示,清明假期期间城市居民活动平均半径3.6公里,较春节期间平均提升36.8%。外地游客在目的地游憩半径为12.9公里,较春节假期平均提升16.0%。这一次清明节,以周边短途自驾为主,近程非过夜游引领市场回暖。清明期间,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客流为主,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周边游回暖复苏,自驾出行比例上升,家庭自助游成市场主力,户外踏青、赏花、游园、看动物热度提升。52.5%的游客参与了踏青郊游,33.6%的游客参与了游园赏花。居民出游除交通、通讯等必要支付外,其他消费支出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原本计划长途旅行甚至出国游玩的游客,一方面必然不会冒着风险出行,另一方面,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是较早一批开放的,还有许多如旅游目的地,譬如游乐园等,还未开放,无法接待游客。

低出行意愿与景区不完全开放,让减少的61.4%游客留在了家中。

今年的旅游业将是怎样的局面?

清明节假期,用实际数据,揭开了今年旅游业的一角,从中我们不难窥得今年旅游业的大致局面。

① 旅游业将伴随着假期逐步复苏

今年,"假期"的存在感将会比往年更强,每一次假期,都会成为一次旅游业的新提振,而旅游业的复苏,也正是伴随着一次次假期的到来,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可以看出,清明假期游客的出行意愿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游客需求很可能会将进一步释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直言。其实,就在3月底,多家OTA曾发布消息称,近期"五一"旅游产品搜索量不断上升,部分平台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70%。携程旅游大数据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彭亮也表示,随着疫情的好转,人们对于旅游出行需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会变得愈发强烈,旅游消费也将迎来反弹。

携程集团CEO孙洁在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国内旅游业有望在暑假前恢复正常活动。

② 周边游成为主要出行路径

根据正常情况,复苏的次序,一般是国内周边游-国内长途游-国外周边游-国外长途游,而这一次疫情,国外迟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国内周边游将成为出行主流。

清明假期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清明节前一周,北京、上海、广州的"周边自驾游"关键 词热度环比分别环比上涨85.7%、51.2%、132.8%。中国旅游研究院方面表示,清明期间,各景区客流结构以省内客流为主,都市休闲一日游、近郊 周边游回暖复苏,自驾出行比例上升,家庭自助游成市场主力,户外踏青、赏花、游园、看动物热度提升。52.5%的游客参与了踏青郊游,33.6%的游客参与了游园赏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4月周边游产品的预订人数是3月的三倍,其中,主要集中在清明节期间和周末。另外,选择购买景酒套餐出游的游客最多,占比达到了44%。

此外,据携程周边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刺激消费者疫后出行,大量景区、酒店和其他旅游企业推出特价,近期周边出游价格将位于近10年来的一个历史低点,四月和五一假期出游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③ 小众团、私家团崛起

除跨省和入出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业务外,多地旅行社已经在陆续恢复。

出于对于人群聚集的顾虑,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游客,都会倾向于选择小型跟团游。另一方面,疫情暴露了旅途中的一系列卫生、安全问题,游客会更关注品质高、服务好的旅行产品,以及更有卫生保障的高星住宿。

与此同时,六人游、无二之旅、赞那度等定制旅行服务商也从高端奢华游走向大众定制阶段,定制用户正向低线城市渗透,定制门槛也在下降,今年或许能迎来新的发展。

④ 酒店住宿业将最快复苏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住宿方面,酒店业迎来疫情后的首个入住小高峰。据小猪短租数据显示,乡村民宿率先回暖,平台清明节假期订单中乡村民宿占比超7成,其客单价在人均300元以上;携程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6成,上海周边部分热门酒店"满房",黄山景区周边部分酒店住宿价格上涨三倍。

不难看出,在疫情前后的,无论是自救还是复苏,酒店的动作一致地快。

在疫情逐步消散,各地开始复产复工的第一时间,酒店就采取了一系列复苏措施,预售、推出"无接触服务"为代表的"安心住"酒店、线上直播卖客房等,短时效果较为明显。

⑤ 航空市场短期内将持续低迷

与酒店的快速复苏不同的是,航空市场的低迷情况或许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尽管热门城市之间机票纷纷大幅打折,甚至出现了大批的一折机票,但依然难以激起游客的出行激情。

此外,国内航空如此,国际航空情况更糟糕。通过航空口岸入境的旅客人数降至日均4000人左右,国际旅游旅行需求继续萎缩。"执飞率低、客座率低、机票价格低"短期内恐难以根本改变,中远程旅游市场回暖尚需时日。

什么样的酒店/景区才能最快复苏?

复苏是必然,但对于酒店/景区来说,谁能更早复苏,谁就能最早抓住危机中的机遇,获得更多的客群。

首先,是那些积极投身新科技的。清明期间,"5G直播、VR游园"等科技助力旅游市场,旅游热门目的地从云端走到线下,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拔草转化。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直播,吸引不少"云旅游"用户在清明走到线下,湖州市利用"旅游+直播"带货模式,促进清明期间省内游、周边游的热度回升。

今年的"线上服务"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开始养成了一些线上习惯--譬如线上种草、线上订门票、线上购买预售产品等。

而这一次清明节,不少传统景区就暴露了线上服务匮乏的弊端,导致了很多游客到了景区门口才发现人满为患,无法进入景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已经针对景区门票预约制度、限制最高接待游客量方面作出要求,未来景区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将成为行业趋势。

其次是能提供卫生安全的。在这次清明假期中,旅客4星和5星级酒店的选择率达到52%,航空领域部分热门线路如上海-三亚,选择"两舱"(头等舱和公务舱)比例环比增长近20%。游客对于卫生安全的重视,可能达到历年以来的最高。

越是这种时候,景区/酒店越是要关注自身的卫生安全,除了酒店的"安心房"受青睐之外,在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光辉看来,景区内的健康及分流管理等问题一直存在,特殊时期景区在恢复开放前、旅游企业在恢复团队等业务前都必须做好接待大量游客的准备及应急预案。

时隔两月,旅游业的重要命题已经从"怎么活下去"变成"怎么活起来",对于大多数景区、酒店来说,游客都是用脚投票的,他们对互联网、便捷、卫生安全的需求,正在引领行业复苏的方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