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治好一种叫“年轻才尴尬”的病
年轻时幻想拥有全世界,却发现无力承担,这一种叫做"年轻才尴尬"的病症。想认识女神,根本接触不到;想要做首富,工作都难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拼,想要租房:贵的租不起,便宜的不想租。年轻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空有赤忱的愿望,却缺乏资源和能力。有时候,做年轻人真的很尴尬,而有人决定治一治年轻人的尴尬症。
让沪漂1000块住市中心公寓
M(不愿意透露姓名)在上海做品牌公寓,他的公寓遍布在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浦东区,徐汇区的中心地带。每一间公寓设计不同但是却有统一标准。
M的公寓实景拍摄-美式公共客厅
落地窗、美式或者欧式的设计、全配家具和超过50平的客厅和厨房。这样的房子在上海均价8000元/月起,上不封顶。
欧式的风格设计
而在M这里,1000元就够了,好一点的1500元就顶天了。不是噱头和营销手段,而是M做的是床位房。
年轻白领的另外一种选择
床位房≠群租房。M做的被租客称为豪华床位房,区别于群租房。在M这里,床位房有严格的管理,租客素质较高。M称:我们在管理上是下了大工夫的,做的是最传统的行业,运用的是最新的科技。M的公寓现在已经全面开通水滴管家,已经可以24小时移动处理租客,合同和账目问题。
公区面积超过50平
豪华床位房看上去很美,也确实提供了另一种城市居住形式。不用被每个月的房租压迫的难以喘息,也不用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M认为"在年轻尴尬症频发的时候,能够在租房上从容一些,应该是M的公寓能够给年轻人的一些善意。"
升级版的大学宿舍
给予更多的租房解决方案
日本的床位房喊出了"让年轻人能有尊严地生活"的理念,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与建筑师合作把Shared House(群租房)就是一种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租房的解决方案。
在租房上应该给年轻人更多"善意"
香港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对床位房的经营采用登记制,政府颁发牌照,床位数量在14个以下的床位房则不需要通报相关单位。
上海市场对于床位房的认知在进步
上海市偏向于引导市场走向规范化,扶持正规的公寓企业,上海和北京均出台政策,允许"N+1"的隔断模式存在。M认为公寓本身是一中生活方式的载体,应该在租房上能够给予租客更多的解决方案。
M位于上海公寓实拍
让优币驱逐劣币
M在做公寓之前,考察过上海一些大型企业的的员工床位间。企业在压缩成本的利益考量下,自然是对于个人需求和空间的极大压缩,这毫无疑问是对于租客的利益的损害。
公寓行业发起的豪华床位房的内部调查
对于这种情况,M有自身的考量:"坏的脏乱差,可以通过扶持优秀的代理经租单位,利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用自然法则消除脏乱差。"用最简单的让优币驱逐劣币。M称:"对于未来,我希望我现在的模式会获得更多支持,因为它可以让整个租房市场形成良心的循环,让优秀的东西自动淘汰差的。其次能够为租客的需求找到出口,我想治好这种叫做年轻才尴尬的病。"